【谁愿野宿?】三段无家者故事 麦难民May May:离家先可做自己
出生富贵家庭却沦为露宿者;年少赌博输钱离家出走、一走便是11年;美满婚姻下的假面具令她出走、每晚寻觅容身之地……每个无家者露宿街头的故事都不同,背后反应了本港露宿者的苦况。
走遍全港24小时快餐店觅容身之地的女性露宿者
60岁的May May,受访当日身上挂有两个袋,另有一部手推车载著她的家当。每晚她带著大小家当,于24小时麦当劳快餐店过夜,这情况维持了两年多,住遍全港的麦当劳,受尽旁人白眼。年轻时的May May,或从未想过有一天会露宿街头。
难忍㓥房床虱 成为“麦难民”
30多岁时,May May诞下女儿。原本以为婚姻美满,岂知丈夫对她态度恶劣,她受不了丈夫脾气,于是外出工作,做补习老师。后来她想开一间补习社,动用了与丈夫联名银行户口内的积蓄,并被丈夫发现。夫妻两起争执,丈夫报警,May May被送院治理,精神科医生称她患有精神病,入院住了近三个月,丈夫和她离婚。出院后无家可归的她,于私人院舍住了两年。出院后靠综援维生,初时住㓥房,后来因㓥房内满布床虱,实在无法忍受而走到麦当劳过夜,“去M记发现啲人会瞓系到,成个人瞓系凳到。”
积极参加不同的机构或联会,成为多个联会的执委,关心大家声音有冇畀政府听到,如果大家都各自为政,净系顾住自己,果个力量好细。
作为“麦难民”,May May指,经常会遭食客投诉,纵使她找了较隐蔽的位置,食客亦会大大声说“畀人咁入嚟呢到,我点食嘢?”May May试过随身的手推车被快餐店经理收起,问他取回时,对方称“唔好再畀我见到你第二次。”
代表弱势社群发声 May May: 净系顾住自己,𠮶个力量好细
纵使露宿街头,成为他人眼中的弱势社群,May May没有因此而令自己成为社会的“隐形人”,她积极参加不同的机构或联会,成为多个联会的执委,代表弱势社群发声,如露宿者、精神病人士、盲人等,“关心大家声音有冇畀政府听到,如果大家都各自为政,净系顾住自己,𠮶个力量好细。”
女性露宿者人数上升 May May: 女性不再哑忍
近年女性露宿者人数有上升,根据社协的就“24小时快餐店无家者”的调查,去年448名于廿四小时快餐店过夜的无家者中,女性有72人,较2013年的14人多了58人。而社署截至去年12月底,女性无家者则占全部登记露宿比例的10.2%。May May认为,过去女性生于父权社会下,纵使于家中得到不公平待遇,亦会哑忍了事,惟近年女性会选择离家,“好似我呢个例子,我只有离开呢个家,我先可以做返自己,即系畀人逼到埋墙。”
救过4个欲自杀男女的观塘码头露宿者 一日经历被判入狱、丧子
于24小时快餐店过夜,要冒著被赶的风险;而于街头露宿,虽有固定位置,却不时要面临被清场的命运。于观塘码头露宿了近三年的兴叔称,一年总有数次会收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通告,要求露宿者离开观塘码头。
曾贩毒 大仔因吸毒致死 兴叔:因果报应
65岁的他,出生于富贵家庭,年轻时误入歧途,结识了黑社会人士,沉沦毒海,甚至贩毒,屡入监狱却不知悔改。2000年的某天,他因藏毒罪需于东区法院上庭,最后被判狱半年。当日妻子到场旁听,并关了手机,当她再开机时,接获警方致电指,29岁的大仔因吸毒致死,要她前往见最后一面,“佢几咁心痛,当场晕低。”回家后太太更一度想跳楼,幸好被细仔及时阻止。
一日内经历判入狱、丧子 兴叔:因果报应
一日内经历判入狱、丧子,兴叔未能见儿子最后一面,回忆当时的情况,他一度哽咽,激动到不能说话。兴叔称是因果报应,“我觉得系上天惩罚我,我细个卖毒品,做埋啲坏事 ,原来真系种橙得橙,种西瓜得西瓜(种因得因、种果得果)。” 2002年兴叔戒了毒,2013年因伤人罪再入狱,2016年出狱后,太太表面上不抗拒他回家,但却对他说怕影响孙子,“我觉得出嚟唔好沾污屋企,要死都行远啲死。”兴叔决定离家,便开始了他的街头露宿。
露宿观塘码头 救6名却跳海自杀男女
兴叔选择了在观塘码头露宿,他认为是天意,因露宿的日子,他救了六名却跳海自杀的男女。2017年他于观塘码头救了一名堕海自尽的女子,传媒访问他的报道出街后,儿子曾来探望他。于街头露宿了近3年,兴叔闲时会画画,他希望将自己画的油画出售,得来的收入可用于帮助其他露宿者,“用啲钱租工厂大厦畀人入住,我唔想个个(露宿者)畀人指指点点。”兴叔希望政府能帮助露宿者上楼。
年少离家 出走11年的露宿者:心系想返屋企
六旬的兴叔信奉基督教,依靠信仰,他为自己能于露宿期间挽救他人的生命,感到安慰。然而,离家11年的阿荣仍在期盼自己有成功蜕变的一日,归家见父母及胞姐。
年少染上赌瘾 欠下巨债
今年37岁的阿荣,出身基层,年少时与家人关系差,流连于屋邨网吧、街头,中五毕业后开始赌博,从几千到几万,最后更过大海赌博,一夜输了20多万,一铺清袋的他连累家人亦被放贷人追债,最终欠下的债需由家人从亲朋好友东借西凑才还清。年少不懂事,欠下巨债的阿荣遭受家人又骂又打,一气之下夺门而出。离家出走后,他第一件事是往沙田马场赌马,多次因犯罪而入狱,居无定所的他由各大机构的宿舍出来后,前后于街头露宿4次。
流浪11年 阿荣:心系想返屋企
这一走便是11年。11年的流浪生活,东藏西躲,生怕于街头被家人或朋友撞见。形容自己“11年都未有改变”的阿荣,可曾想过父母?阿荣试过站在街头,擡头望望自己的旧居。他又何尝不想回家,只是还没到时间,“心系想返屋企,但唔够胆,佢(父母)见到你又系一事无成。”阿荣为自己订下目标,于三、四年间,找一份固定的工作,存一笔钱且有固定住所时,便是他回家见父母及姐姐的时候。
根据社署的统计,于2018年12月,本港共有1270名登记露宿者,而香港社区组织协会调查发现,以往露宿者是于街头露宿,近年多了露宿者于24小时快餐店、网吧等过夜。今年4月30日至5月6日,社协联同台湾芒草心慈善协会,举办“无家者-港台生活志”展览 冀《无家者生活志》图文集,台湾的露宿者会来港交流,了解本港露宿者情况,及分享台湾政府对露宿者提供的保障政策,详情可浏览:https://soco.org.hk/life-stories-in-hk-and-taiwan-exh/ 及http://timable.com/event/1797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