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欧洲为拾荒者设计垃圾桶 与无家者分享食物
撰文: 黄妍萍
出版:更新:
香港近来推出“细口”垃圾桶,惹来争议。但垃圾桶除关乎环境清洁、减废之外,亦关乎人的尊严。
欧美:拾荒者变环保人士
欧洲和香港一样,都有人以捡拾可回收物维生。为了使拾荒者更有尊严,哥本哈根投放了逾120万丹麦克朗(相等于140多万港币)设置500多个附有架子的垃圾桶,让人弃置铝罐和胶樽,拾荒者不用再伸手进垃圾堆翻找,而能直接从垃圾桶外围的架上拿取所需。哥本哈根环境事务部副市长表示,这提升了废物分类及回收的层次——对环境好、令城市保持整洁,并让那些自力更新的人活得更有尊严。这款垃圾桶的研发者认为,这将拾荒者的身份提升至环保人士。在德国柏林,最近政府亦在垃圾桶上放置了一列有圆洞的直立式架子,方便人放下或捡拾瓶罐。
重新审视垃圾桶设计
回望香港,垃圾桶设计多年不变,近来一变却将投放口缩小,拾荒者要伸手进去寻找所需变得更为困难,更有可能被桶口割伤。垃圾桶除了与环境有关,它同时是存在于街道上的社区设施。当世界各地在发明对环境和人都有利的设计时,香港政府是否可以跳出只求减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