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态的夜行少年阿泰,对于本地蛇和蛙的爱是喜形于色的。夏天日子,他几乎每晚走上漆黑的山中,只靠一个电筒和一个相机,找寻他的两爬朋友。忙兼职、忙课业、忙庄务,也不碍他坚持开设Facebook专页“香港的两爬夜”:从自己未见过的,到两爬老朋友,他都会拍下照片上载专页,写下物种名称和自己发现牠的心情。“夜行多,便会看得多。我想做传播的角色,让其他人认识两爬。”他说。或者有一天我们到山中参与导赏,便会碰见这样一个电波少年阿泰,此前,不如先来看看他拍的照片。(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Facebook专页:香港的两爬夜)(资料来源:港大生物科学学院网站/渔农自然护理署香港生物多样性网页/Facebook专页:香港的两爬夜)
斑腿泛树蛙 Polypedates megacephalus。他们可以紧抱著纤幼的风车草作为住处。(由受访者提供/Facebook专页:香港的两爬夜) 青竹蛇/白唇竹叶青 Bamboo Pit Viper (Cryptelytrops albolabris) (由受访者提供/Facebook专页:香港的两爬夜) 香港瘰螈 Hong Kong Newt (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是近危物种,分布于新界、大屿山及香港岛的山溪。(由受访者提供/Facebook专页:香港的两爬夜) 此图共有三种物种——上:银脚带 (Many-banded Krait) (Bungarus multicinctus)、下:细白环蛇 Banded Wolf Snake (Lycodon subcinctus),中间被两蛇争夺的是铜蜓蜥 Indian Forest Skink (Sphenomorphus indicus)。(由受访者提供/Facebook专页:香港的两爬夜) 中国水龙/长鬣蜥 (Physignathus cocincinus)。牠们本是东南亚地区物种,疑因有人饲养后放生,于2005年首次被生态教育资源中心在野外发现。他们无危,不过在中国云南省是濒危物种。(由受访者提供/Facebook专页:香港的两爬夜) 棕脊蛇 Rufous burrowing snake (Achalinus rufescens),分布于大屿山、香港岛及新界中部。(由受访者提供/Facebook专页:香港的两爬夜) 大壁虎 Tokay Gecko(Gekko gecko),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被评为濒危。香港的大壁虎相信是逃脱蛇店再繁衍的,分布于大屿山以及狮子山郊野公园。(由受访者提供/Facebook专页:香港的两爬夜) 细白环蛇 Banded Wolf Snake (Lycodon subcinctus),身上有疏离的白环;沿头部开始的白环由深至浅到尾部。(由受访者提供/Facebook专页:香港的两爬夜) 铅色水蛇 Plumbeous Water Snake,分布于香港的淡水低地。阿泰拍到牠开大餐的一刻。(由受访者提供/Facebook专页:香港的两爬夜) 东亚豪猪 East Asian Porcupine (Hystrix brachyura),长满黑白长刺的大型啮齿动物,全身毛色为棕至深棕色。(由受访者提供/Facebook专页:香港的两爬夜) 钝头蛇 Chinese Slug Snake (Pareas chinensis),在香港算是罕见,最先在大帽山被发现。白天被发现时,会把身体蜷成球状。(由受访者提供/Facebook专页:香港的两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