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话译古文  “盏鬼”地道文学出版计划

撰文: 郑秋婵
出版:更新:

“普教中”争议不断,讨论广东话教中文的问题,离不开口语转换书面语的写作关卡,学生习惯讲广东话,书写时容易出现口语,或会有碍文章的表达。广东话书写难登大雅之堂,仿佛是社会的集体认知。有人希望推动广东话书写文化,改变大众对广东话粗俗的负面印象,于是发起《香港语文──听陈蕾士的秘密》出版集资计划,打算以广东话改写一系列会考范文。据众筹项目的前言所说,出版的目标是因为“作为写作语言,广东话总系畀人一种次一等嘅感觉…大家用惯用熟,广东话传意能力更高,方便香港人表达同接收文章嘅内容同讯息。”

读者在香港的书店阅读。(曾梓洋摄)

改写无数考生的集体回忆:《听陈蕾士的琴筝》

《香港语文──听陈蕾士的秘密》在一个名为project. HK的平台上集资。项目由网络作家史兄、林非,《粤典》创办人之一择言,以及“讲故佬BookTalker负责人”Edwin发起。

他们认为改写会考范文,能引起读者共鸣和阅读兴趣。而书名《听陈蕾士的秘密》的范文合集,正正能令无数考生回忆起读《听陈蕾士的琴筝》的奋斗经历。

四位发起人(互联网截图)

2007年会考改制之前,中文科的考核有26篇范文,包括诗、词、文言和白话文。文章有长有短,有些多达数千字,他们只会挑选部分诸如《听陈蕾士的琴筝》、《六国论》、《孔乙己》和《店舖》等篇幅较短或已节录的文章,同时亦会挑选不在范文之列的文学作品。

广东话文学的趣味

广东话改写文学作品,可纯粹改写助语词,或把文章改字换词演译一次亦是改写。他们选择改字换词,包括用字、词语的次序和助语词都重新演绎。因此,他们的作品与一般书面语的文章语译会有很大的分别。

“有人不喜欢太严肃的风格,写出来会比较‘盏鬼’;有人会著重古典美;有人会比较重视文章的乐韵。”择言指四个作者均有各自的改写特色,但会尽量在改写时保留原文内容、意境和韵律的风格,尽量与原文行文接近。因此,他们在选材上亦花了一些功夫,选取一些经过改写后依然能保留文学趣味的作品。换言之,他们的改写计划,实际上是以广东话翻译这些文章。

改写示范(网页截图)

推动广东话书写交化  改变广东话粗俗印象

广东话文学不入流,很多人对广东话的文学发展亦缺乏认识。择言说:“早在2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以广东话书写。19世纪,传教士在粤语区传教时,当时的粤语写作最为鼎盛。有些是‘三及第’(即夹杂文言、书面语及广东话的书写文体),有些会运用较多广东话。一直以来,都有人以广东话书写,廖凤舒、史兄和有心无默都是例子。以前中文圈以文言写作时,诸如红楼梦这种以口语(白话文)写作的作品亦是被瞧不起的。”他们认为广东话书写在今天亦是同样的处境,因此,他们希望推动广东话书写文化,透过此书改变大众对广东话粗俗的负面印象。因此,此书不会掺杂粗口,亦会以教科书的方式设计。即是每篇改写文章会有难字的注释,也会提出思考问题,以及译者的感想。

短短一星期,《香港语文──听陈蕾士的秘密》已经得到300多人的支持,集资两万多元。他们的众筹目标为港币7万元,最少印制1000本,作者表示无论最终能否达至集资目标,该书仍会依计划出版,大不了“扲荷包”成事。他们认为:“广东话系香港人嘅文化瑰宝,好值得拎嚟发扬光大,而唔系成日妄自菲薄。”

《香港语文──听陈蕾士的秘密》集资计划:http://proj.hk/CantoneseModelEs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