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当全职选手 三女生创泳团反泳会比赛文化:操练令人失去兴趣

撰文: 陈芷慧
出版:更新:

曾为香港游泳代表、现为游泳教练的阿毕说:“自从欧铠淳获奖,真系多咗人学游水。”体育界明星固然能带动运动风气,同时亦要靠政府抓紧时机推动。当年李丽珊获得奥运金牌,政府正正错失良机推广滑浪风帆。香港现时体育政策推广“全民运动”为目标, 奉行普及化、盛事化,及至精英化,三者互为关连,而政府却只加大精英运动员的资助。另一方面,单以公众泳池租线以泳会“计分”形式抽签,就已看出政府发展体育依旧撇不开精英主义。至于落地的设施配套、鼓励大众养成运动习惯、提升生活素质的政策却欠奉。
两年前,阿毕与两位小时候于泳会认识的好友Jossmary和欣欣成立“女游团”,一改坊间泳会争逐赛绩的风气,旨在让学员享受游泳的乐趣,“我想法好简单,想多啲人可以玩水上活动。”Jossmary说。她们希望政府知道:“游泳,不只是比赛。”
摄影:余俊亮

阿毕和Jossmary自5岁起在泳会认识。Jossmary说不同成绩的组别各有代表颜色的泳帽,有段时间她了泳帽而努力。直至上中学,她们才惊觉因为比赛,令她们不再享受湛蓝的池水。

为何加入泳会,就要参赛?

现时学校泳班外判给泳会,因此游泳以追逐成绩的文化更根深蒂固。Swimates的三位教练,亦有帮助泳会教授学校泳班。学生们成绩稍有退步,家长们便煞有介事Whatapps问个究竟:“点解会慢了0.01秒?”她们坦言当游泳教练,压力如浪淹过来。亦有家长直截了当地问:“我睇吓佢游多一两年o唔ok?如果冇成绩,早啲唔好游。”阿毕说,家长没有关心小朋友对游泳的兴趣,“只系谂影唔影响到佢升学。”家长忘记,游泳还是一个可强身健体的运动。

 

阿毕和Jossmary小学时在泳会认识。Jossmary说不同成绩的组别各有代表颜色的泳帽,有段时间她了泳帽而努力。直至上中学,她们才惊觉因为比赛,令她们不再享受湛蓝的池水。

回想起来,母亲从来没有问过,其实她们想参赛吗?很自然地要学游泳,就加入泳会,不断操练,按成绩分组,然后参赛。阿毕说:“唔记得点解会入,阿妈话游就游啰。”起初一周一天训练,然后加操至每周三课,及至小学5、6年级至中五,生活就是一周六天的操练。最青春的日子,她奉献给泳队。为了训练体能,上学前去跑步,放学后又立即跑到泳池去。她们记得那时元朗附近没有暖水池,放学后便跳上校车,在车程中更换泳衣、吃饭。

没有比赛,池水回归平静,阿毕与Jossmary重新享受游泳,摄影师才能拍下快乐的图辑。请点撃以下图片:

+8

操练令人对运动失去兴趣

不问情由开始操练人生,“中学要成日比赛,觉得好理所当然要操多啲。”,“我以前系钟意运动㗎!”但她说,每个运动员都会遇到樽颈位,“即使不断操,但成绩唔上唔落,甚至回落。”很多因素会影响比赛临场表现,“保持唔到个成绩,好大压力。”终有一次,她跳进水里朝著对岸拼命地游,“游游吓停低会喊,同教练讲唔想再游。”结果,亚洲分龄锦标赛成为她运动员生涯的终点,只差一步就能上亚运。11年的操练,挤身港队,才突然停下来去想游泳以外的出路,原来牺牲了许多。“游咗咁多年水,放咗学就系去泳池,好少同其他同学一齐行商场,去自修室。我觉得自己成个中学都畀咗游水,开始觉得牺牲咗好多。有段时期突然好憎游水。”所以她中学的闰密不多。

Jossmary自言享受“坟墓组”一群人游泳的乐趣。

没成为全职运动员,不代表放弃游泳

Jossmary的天份不及阿毕,从小二比赛至中学,“我自己算早发现樽颈位,冇好胜心,唔钟意比赛,”她早知自己不会是欧铠淳,会反思参赛的意义,比毕幸运的是她及早抽身,“会以各种籍口逃避操练。”她说。

她说泳会有“精英组”和“坟墓组”之分。“坟墓组”,是一个可以让学员享受游泳的组别,说得坦白,就是让一群无法再进步、成绩不高不低的精英组组员回落的位置,不用追赶成绩,不用再挨骂,回归游泳本身。“坟墓组系比赛得最开心嘅,好似一群人喺𠮶个位一齐比赛,返到嚟一齐开party。精英组气氛好唔同,返到嚟仲要研究点解状态唔好,心理唔好,争𠮶几秒,破唔破到纪录。”她说在“坟墓组”那段时间,是最快乐的日子。没有比赛,就没有期望和失望,“操练,令人对一个运动失去兴趣,除非你好钟意。”

没有成为精英,她们毕业后,Jossmary在酒店里工作,阿毕当传媒,工时同样甚长。Jossmary在酒店工作时,早上六时工作至下午三时,九小时在柜台对客的工作以外,还包括听是非。她放工后仍坚持晚上教游泳,没有成为全职运动员,不代表要放弃体育,至少每天生活里有一件事情是自己喜欢而且擅长,“最开心就系教游水嘅时候。”两年前,她主动找阿毕,双双辞去长工,还有昔日泳班好友欣欣组成“女游团”,延续“坟墓组”的快乐。

泳会有“精英组”和“坟墓组”之分。“坟墓组”,是一个可以让学员享受游泳的组别,说得坦白,就是让一群无法再进步、成绩不高不低的精英组组员回落的位置,不用追赶成绩,不用再挨骂,回归游泳本身。

弹性上课时间迎合轮班打工仔

好多女生因为害怕与男教练有身体接触而对学游泳却步,“女游团”便只教女生。早班的对象是全职母亲,她们送小朋友上学后,在池水中享受自由,学会游泳又可以增加游泳的乐趣;早晨班及下午课程针对轮班的打工仔。有一个班别是全护士班,“佢哋返通宵,3点放工,下午5-6点上课。佢哋有讲平时完全做唔到运动。”亦有学员分享要向公司申请“早走”来学游泳。“几惨吖,做运动都要同公司申请。打工仔,就系要挤出时间做运动。”

“女游团”更胆粗粗开设“操水班”,想让学员感受一下“坟墓组”一群同学游泳的乐趣,打破操练就是为参赛的观念。阿毕:“操水操得耐,耐力会好咗,对身体有帮助。”操水班期望能助学员建立游泳为恒常运动的习惯,“点解可以一星期跑三日步,唔可以游三日水?”

“女游团”就是要延续坟墓组的快乐。

马拉松带动游泳风气

阿毕说马拉松、kickboxing等很多新兴运动涌现,也带动更多人想学游泳。“真系因为马拉松,连带游水嘅人多咗,想练气。”2012年起,渣打马拉松参与人数突破7万,今年有7万4千人(1997年首届只有1千人;2010年约5万2千人)。2015年,Nike举办女子十公里赛。各品牌推出运动时装副线,牵起穿bra top行山的“山系”、健身风气,令香港女生都无法抗拒要加入运动行列。

阿毕扬言这是一个机会,“女游团”更设计游泳防水袋、泳帽、潜水衣等产品,“好多人唔想游水话因为唔靓,我哋想讲游水都可以系靓。”在欧铠淳现象出现以前,游泳的风气不及长跑等运动,即使国际运动服饰品牌如Nike有泳衣设计,也没有在香港发售。阿毕说,有不少学员因为爱“女游团”的泳帽来上课,亦有人为“打卡”来学,更千奇百趣的原因多的是,如有学员因为要“开船P”而来,亦有人因为看了风水师,说其五行欠水,因为极度怕水也坚持学游泳。因“跟风”来学游泳,未必是一件坏事。品牌效应,更有助推动运动风气。正如政府要将体育文化“盛事化”,则要与商界通力合作,渣打马拉松就是其中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

日本视人拯溺为“运动”:香港政府推动水上活动力度不足

Jossmary:“想多啲人识游水,玩水上运动。”游泳以外,还有拯溺比赛、水中健体、等等水上活动。以水中健体为例,在美国是一种盛行的运动,如同中环海滨千人瑜珈一般的盛事,但康文署水中健体课程时间定于上班时间,令香港人错觉水中健体就只是长者运动。

只要跟水有关的事情,Jossmary都去学。尤其说起拯溺比赛,她总是眉飞色舞。拯溺赛有千奇百趣的比赛:沙滩跑、接力、夺标、救假人,甚至队友之间抛绳接绳都是一个比赛。“要讲默契、信任,有啲拍档唔够信任,唔敢伸长手去接。”香港队亦在国际赛事曾破纪录,“快到我睇唔到㗎,好夸张,吓,接咗喇?”

水上活动够多元化,比起游泳更能吸引大众参与运动,可惜政府推动乏力。“在香港,啲人好惊讶原来有拯溺比赛,好多人未听过。”相反,她到日本参加国际赛的评判,“20部摄影机追住一个拯溺运动员。日本小朋友会追住问参赛者攞签名。”这除了与国民身份认同有关,更关键是日本人视运动为国家文化底酝之一。反观香港,2012年梁振英力推增设文化局,惟至今搁置一旁,期望政府能加快落实文化局的时间表,能制定更具长远性的体育文化政策,才有望“全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