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学拍片 记录西贡渔村历史 90后导师:他们很注重生活细节
餐厅播着高官僭建的新闻,90后的林熙骏看得入迷,忍不住咕噜几句政府的过错。他身旁坐着一班老人家,转头看熙骏,以为一场“世代大战”一触即发,怎料开口便一起嘲讽高官,与熙骏嘻笑怒骂这世代的荒谬。
这群老友记全是熙骏的学生,跟他学习拍摄纪录片。常说3年一个Gap(代沟),他们却横跨40多年的鸿沟,谈政见,说日常,拿起摄影机记下社区事。
摄影:高仲明
西贡免费载狗的船
他们拿起手机,什么都拍。老人家第一次举起摄录机,同一世界,他们想记录的有点不一样。“他们晾衫晾得好整齐”、“他们会用渔网装饰栏杆”、“那个村民就这样在镜头前,用脚织网。”
90后的林熙骏是他们导师,“他们看到很多生活细节,也很注重死物。这和我们年轻人看的不一样。”
是次纪录片名为《官门宴》,已退休的Suzie担任导演,自言以往从未拿起相机影相。搬往西贡5、6年,她很想拍下这个“香港的后花园”。西贡于她不只是吃海鲜、多外国人的地方,“西贡好多历史。她的船很神奇,可以免费载狗,又去到各个小岛。”这种神奇的船记录在她第一条纪录片《石牛奶》,讲述渔夫的故事,“牛奶是他的乳名。老一辈西贡人,不论男女,很多乳名都是牛奶,大概是与当时教会派牛奶予小孩有关。这些要在拍摄才有机会知道。”
拍纪录片,令Suzie重新认识西贡,《官门宴》藉讲述西贡一条渔村-官门渔村的故事。1960年代,官门水道封起来建成万宜水库供应香港人食水,于是本在水道作业约200多只船的渔民被逼上岸,隔离在西贡码头对面海的两条村,其中一条便是官门渔村。村内全是排列式的独立石屋,约有30伙。她说:“我住咗咁耐,也不知道有一条官门渔村。”
半年时间教导79位长者拍摄
这班学生与老师相识于《两代合拍》活动。活动由11位年轻人作导师,以半年时间教导79位长者拍摄、剪辑技巧,最后分组完成为时10分钟的纪录片,并在各个地方放映。
熙骏带着5个学生,同行的Thomas与他聊摄影,谈得起劲。Thomas笑言是他的学生,今年70岁。问熙骏,两代之间有没有隔阂?年近70岁的Ricky嘴馋,开玩笑地抱怨:“当然有,佢成日唔畀我食嘢!”其他学生嘻嘻哈哈地抢答:“有啊!佢(熙骏)咁老。”这位老师一副哭笑不得:“你看,就是这样。”
“其实我很少接触老人家。”熙骏说。当一星期上两堂,每堂三小时,加上拍摄期间日对夜对,6人之间早就熟络得无所不谈,“其实很有趣,上课时我是老师,教拍摄经验。有时也会跟他们呻下工作,他们做了几十年看化了,反而安慰我,他们变回人生导师,教我。身份一下子对调。”
当由黄毛小子变回老师,轮到熙骏安慰、紧张学生,“例如构图技巧,到现场都是要不断提,有时忘了按咩制,最常忘记是自动对焦。会成日提:头顶要留空间,不要贴边,一系砍咗头,一系留好大空间,但通常是提咗就记得。”熙骏笑言他们喜欢把人物、建筑物置中,大概是觉得整齐。
长者花3个月剪20分钟长短片
当子女教年老父母使用智能手机,已经叫苦连天。着他们拍片剪片,岂不是人生挑战?熙骏反而抱着不可看轻老人家的心态来上堂,这班学生的能力更超出他想像之外,“他们比较积极、学习能力高,比想像中快上手。”例如上堂使用单反相机,反遭学生嫌对焦慢。
叫苦连天的可能是长者学生。活了大半生,Ricky笑言最怕就是访问:“唔知问咩好。”他们笑言最难不是拍片,而是剪片,“因为剪片时才发现冇嘢剪,要补拍。”再次当回学生,他们比以往更认真。Bess负责剪片,她忆述:“剪20分钟的片,剪左三个月,一剪要好专心,到天黑都不懂要开灯。我说要闭关。”导演Suzie说,“最后剪10分钟版本,用了7、8日。一句字幕上五次,电脑成日死机。”
不要以为年轻拍片才有优势,当年老受访者谈起历史,Ricky笑说:“讲到50年代我都仲得!打日本仔就接唔到啦。”他指大家年代相差不远,受访者更放心、也更愿意说自己的故事,因为他们比较理解旧时生活,易有共鸣。
何鸿毅家族基金赞助采风电影“两代合拍”计划
短片放映会
日期: 2018年2月25日(星期日)
时间: 12:30pm-2:00pm
地点: PMQ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