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城市.一】轮椅学生与时间竞赛 追赶失去的时光

撰文: 伍丽微
出版:更新:

Andrew今年20岁,刚刚考入大学,如果没有患上成骨不全症,他大概会过得更无忧无虑,而不是每次出外都计算着时间,以超快速度穿梭于闹市。轮椅的四个辘,代替了双腿,没法上上落落,但他依旧喜爱走在路上,人来人往,他自觉与一般人分别不大。
自六岁那年坐上轮椅,他已察觉自己的生命与别人不一样,别人的孩子爱跑到公园溜滑梯、荡秋千,他看着羡慕,总会问为什么自己不能出去。父母捺着性子一遍遍跟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每个人做到的事情都不一样,不需要与人比较。慢慢地,他接受了身体的局限,发现在家看书、玩玩具亦是乐趣,“我不需过别人的生活才叫人生。”
相比无法自如地走动,路人的指指点点才叫他不适,“以前出街经常被人歧视,最离谱试过有个人拖着小朋友指着我说,不要学佢啊,佢就系因为太曳才跌断只脚,要坐轮椅。”
摄:高仲明

幸好,学生时代在特殊学校度过的他,收获不少友情和自信,相对友善的学习环境、同样自强不息的朋友,还有来自老师的鼓励,让他无风无浪地跨过成长的岁月,能够宽容地看待世界。父母亦常督促他好好读书,出发点不是望子成龙,而是深明儿子的局限,知道他无法做体力劳动的工作,读不成书难以揾食。

愈长大,他愈明白作为轮椅人士的无奈,出街要绕远路、比别人花时间是其次,真正的困惑来自于社会的不友善及误解。去年9月,他顺利考入香港教育大学修读通识教育科,从特殊学校的安舒区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而校园又只有他一个轮椅学生时,那种不适应又再涌上心头。他益发觉得朋友不易找,一些看似投契的人,在学期完结后往往自动消失。为什么?他想了想,说可能是自己怪吧,“通常有A有B有C可以选择,一般人都不会揾我做朋友。”

以轮椅代步的Andrew一点都不论尽,他步速极快,常常是我们追着他跑。(高仲明摄)

轮椅走天涯 环台碌爆六次胎

这些偏见大多来自不谅解,以为轮椅人士好麻烦,以为他们行得慢,以为他们必定论论尽尽。如果跟Andrew走一回,你会对轮椅使用者有新的认知。譬如他的一个大学同学,在刚过去的圣诞假期,便与他走了一转新加坡,五日四夜,两人从南玩到北,牛车水、小印度、滨海湾花园、南洋理工大学等都去过。朋友跟他一起走,发现要追上他的速度并不容易。访问那天,他常常手一推,便是几丈远,往往是记者和摄影师追着他跑,他反倒笑嘻嘻地说,朋友跟他出行也未必跟得上。

后来一问,才知道这个活泼的男孩不仅喜欢出街,还热爱运动,马拉松、羽毛球、乒乓球都有涉猎。空闲时他会从家里出发,经由南昌“走”至美孚,再从美孚绕回奥运站,全程11公里有上有落,他花一小时便走完,相比普通人一小时走四公里,快上许多。长久以来的健行习惯亦让他练就强劲的臂弯,那些在我们眼中颇斜的路,他轻易便碌过,“我上肢的活动力不错,拗手瓜甚至可以拗赢你们呢。”上肢灵活对他而言已属幸运,他认为在自己能推能行的时候,便要多出去看看,“我在身体上已经输蚀了,不能连足迹、眼界都输蚀。”这几年,每到放假他便计划去旅行,英国、日本、韩国、台湾都去过。去年6月,他与一班朋友更尝试环台,有时自驾游,有时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从台北到台南再到花莲,想拜访的景点很多,但适合轮椅人士的有限,他在出发前做足准备,没想到最后竟然是“代步工具”不给力,轮椅因为密集移动而爆了六次胎,结果他去了单车舖六趟,“下次出去,我会记得带多一条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