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之春.达人语2】顺风车发起人:香港人总是“开不了口”

撰文: 洪蔼婷 李慧筠
出版:更新:

有人说,“伞”落社区。你看去年大埔街坊泥鯭,多少人用一程顺风车凝聚一个大埔。你看深水埗明哥,一生人派了多少万饭盒给露宿者给屋邨老人。你看去年facebook,多了多少个交换BB衫、二手家私、戏票、漂书等等的专页。2016年,真实与虚拟的社区,也可以继续有无数共享的可能发生。

(插图:李宝儿、赵崇英;制图:蔡源恩)

如同“阿拉伯之春”惊动世界般,各国各城市正在酝酿的“共享之春”这场“革命”,我们的期待“革命”将波及香港。2016年,01推动关键词“共享之春”,看看本土社区正在发生的资源共享之事。

 

“大埔街坊泥鯭”发起人Albert(吕忠义)

1. 共享什么?

 

Albert去年10月在facebook成立“大埔街坊泥鯭”群组,司机邀请同区的街坊坐顺风车,分享行程,至今约3个月,每日至少有100个邀请。现在屯门、元朗、将军澳等区,每天也有街坊坐顺风车。

一程顺风车,不只是车费的考量,更多的是车程连系的街坊缘份。(大埔街坊泥艋群组)

2. 你如何做到?

 

街坊泥鯭有别于其他的顺风车专页,由司机提出邀请,即是以供应为主导;另外,街坊泥鯭吸引之处,在于聚集同区街坊,较易遇上共同的朋友,有相同的话题。Albert表示,车上谈天时,有人发现身旁的街坊是中学同学的弟弟,也有人遇上姐姐的朋友。

 

 

3. 如何影响邻里关系?

 

街坊泥鯭带来的影响,不只是一程顺风车的施者和受者。下车以后,这种施与受的关系还未完结。例如有街坊泥鯭参加者的汽车坏掉,需要维修,在面书专页上呼救而得到援手。放工后想找人一齐食宵夜,也找回曾经同车的街坊;他们甚至相约去捐衫,在各家各户收集旧衣物,再由街坊开车送往回收站。

车上谈天时,有人发现身旁的街坊是中学同学的弟弟,也有人遇上姐姐的朋友。
吕忠义

4. 你认为香港有共享精神吗?

 

Albert眼中的共享,包括共享经济,他认为香港一直有很多闲置资源,能产生更多经济效益。近两、三年香港开始追上外国共享经济的潮流,例如Uber、Airbnb。但是对于非货币交易的共享方式,只流于概念,无法引发回响,其实在Facebook上,三年前已有顺风车专页,直至最近反应才较热烈。Albert认为,过去这种顺风车群组多数是由乘客主动组建,以需求为主导,但是香港人的性格总是“开不了口”,比较少会主动邀请别人与你共享。

 

5. 2016年将会……

 

希望街坊泥鯭的顺风车分享方式,可从香港出发,再影响其他地方的人,例如台湾、日本和韩国。

 

 The Good Lab创办人黄英琦

 

1. 共享甚么?

 

说到共享,就会想到The Good lab创办人之一黄英琦。过去两年,共用工作空间的The Good Lab举办过一系列“共享香港”讲座,邀请不同组织分享经验,并介绍她很欣赏的首尔市长朴元淳推动的“共享城市”,引发共享经济的讨论。她是香港兆基创意书院的校监,校舍星期六、日闲置,便租借给团体办市集。

一个共用的工作空间里,隔离台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The Good Lab)

2. 你认为为何香港一直做不到共享?

 

在习惯资源独占的社会,共享二字仿佛变得陌生。她举例指,香港的公共用地为不同政府部门所控制,在闲置的假日被锁上,埋没它们推动社区经济的力量。

 

3. 你如何做到?

 

“每个人唔好太自私,就可以做到。”黄英琦认为21世纪资源匮乏,多出的物资由有需要的人接收,是十分自然的互助精神。政府的二百多间空置校舍可为一例,废校可否给予有需要的机构、非牟利机构使用,善用空间?

每个人唔好太自私,就可以做到。
黄英琦

4. 如何影响邻里关系?

 

The Good Lab既共享工作空间,也有技能的分享。会员共处一室,年轻创业者得以互相交流,甚至成为合作伙伴。把人连结起来,可以善用潜藏在社区中的人力,甚至逐步重塑社区网络。就算是一个主妇,也大有用武之地!黄英琦提到外地有为夜返单身人士设计的App,家庭主夫和主妇贴出今晚菜色,邀请单身人士一同享受住家饭。单身族不用挨微波炉之余,更打破邻居间的隔膜,重新建立信任。

 

5. 2016将会......

 

近年,香港年轻人逐渐加入共享行列,坊间不少Apps如GAIFONG(街坊),建立租借物件的平台。黄英琦说,上一代辛苦经营生活,东西有用就买,未必接受共享概念。你跟他们说,我不买车,我用Car Sharing App租车!他们觉得你傻。未来要继续鼓励和推广,一起反思是否样样都要买。她强调,共享是一种生活态度。活在消费时代,我们总想拥有物件,但一个电钻,我们一年又会用多少次?设立一个社区工具馆,会不会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