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改造圆方:你想楼下商场是怎样?

撰文: 何雪莹 梁雪怡 黄静 洪蔼婷
出版:更新:

港铁是承载着每天400多万香港人出入的交通工具,亦是生活的必需品,它本来是一项不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公共事业,为了促进铁路发展,政府以优惠价批地给港铁建铁路。
如果港铁是公共事业,以公共事业的专利权牟利,是否也有更大社会责任?如果政府是港铁最大股东,即香港700万名市民也是它的最大股东,市民是否也有权利和义务,重新思考港铁所塑造的生活是否真的我们所需,甚至主动以行动改变?
我们将由思考全港12个地铁上盖商场(并将会更多)的空间开始。为何?港铁网络无孔不入,伴随的港铁商场亦遍地开花。置身冷气全年开放的商场,街上设施欠奉,居民的生活需要全部在商场内被满足,而商场没有提供的服务居民必须外求。这些商场成为了社区居民自然不过的聚脚点,是形成所谓新形式的“社区”观念的关键场所。而港铁商场跟其他商场不同的是,它位于地铁站上面,便利而就脚,将庞大人流导向商场,令它塑造居民生活的效应倍增。再想像港铁上盖商场的空间,或许便是自我参与美好生活的起点。

撮自〈港铁商场,改造它!〉专题,详尽版本刊于3月11日出版的《香港01周报》,欢迎按此订阅。

圆方是港铁商场中最赚钱的,根据年报,每年租赁收入达至10亿元。(陈焯𪸩摄)

城市里多少人穷一生渴望,每朝由港铁上盖屋苑的家锁门至踏入港铁列车那一下,过程不需5分钟的生活。我们不知由何时开始,连时间观念也以港铁站为中心,每天以距离港铁有多近预算上班下班的时间,并且视之为一种优势。朱太也以同样的方式分享她上班的战绩,从九龙站搭港铁到迪士尼,她最快只用了30分钟,这种方便令她5年来都选择住在九龙站上盖,先是住在君临天下、再搬去隔壁的凯旋门,保持每朝由家中出发走到九龙站,都在5至7分钟内。

在地底看医生

“我钟意方便,方便在于我可以在15分钟内的路程做完想要做的事,买到需要买的,又照顾好小朋友。”15分钟shopping是指楼下的圆方商场,而shopping指的是她通常每天收工也会在圆方商场唯一一间超级市场ThreeSixty买𩠌回家。她有两个儿子,3岁和1岁,奶粉尿片需要密密补给,几乎每个周末她也在圆方商场的万宁买一家人的生活必需品,顺便带儿子在商场逛逛跑跑。朱太所指的“方便”是指节省时间,每天节省下来的车程,可以换回她参与每个儿子的成长,这是港铁给她最大的意义。

除了ThreeSixty和万宁两间店舖外,其他圆方商场的店舖都不关她事了。“你总不会每天逛LV、GUCCI、Cartier买东西,不会每星期去Chanel、Dior美容,那些不是我每天生活需要用到的。”

那看医生呢?“圆方商场内有一间,但是住户通常到港铁站最底层求诊。”朱太大概猜到这个神秘地带没多少人知道,她接着问,“知不知道九龙站的麦当劳?就在那层”她领我离开圆方商场到九龙站,搭扶手电梯再下一层,在角落位置才看见麦当劳,另一个角落有一间诊所和一间牙医,以及一间提供维修水电通渠服务的HomesMart。朱太边喂儿子吃鱼柳包,边说,“这里才是我们比较常来的地方。”但是这个偏僻的生活空间已经离开了圆方商场的范围,却同样是属于港铁的地下商店。

朱太和儿子基本上每个周末也在圆方过。(陈焯𪸩摄)
圆方商场很多角落都被地产经纪占领。(陈焯𪸩摄)
圆方商场的地底空间才是居民的日常。(陈焯𪸩摄)

港铁改造各区居民生活模式,我们为什么不尝试改造这些商场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1. 公众空间放入商场

朱太在主题乐园任建筑师,每日上班前会经过楼下平台,这个平台足足有1.7万平方米(即约18万呎),如此宽广的空间,早上有些老人在此耍太极,下午有小朋友在此踩单车、踢波,假日有外佣在此聚聚坐坐,但是更多时间,它只是一道一分钟的风景,楼上住户到圆方商场或九龙站经过之路。

平台四周被擎天半岛、凯旋门、君临天下、漾日居等60多层高的住宅包围,往哪边看都有一片屏风。大约是在这片屏风的中心点,有两道墙,流水汨汨自不足3呎处流,朱太称之为“瀑布”,且是每天生活中很必要的瀑布,“城市之中有水看看,够满足了”。这种渴望究竟是压抑还是满足?想想每天都在港铁车厢、商场、屋企一个个盒子里来回,落街便有3呎瀑布的水声,有几棵矮矮的绿色的树看看,也是一种很“方便”的满足。

18万呎的空间,置于住宅下的平台,数个告示牌写道,不清洁的人不得进入或停留在公众休憩空间,仿佛只有住户才可以使用。不过,根据圆方地契,这一大片土地是由港铁管理的公众空间(public open space),每个人也可以使用,每天上午6时至晚上10时开放,包括两块可随意践踏的草地。

2. 加入功能性店舖

商场中央是露天乐园,商店仍在室内,下雨时行人依然有瓦遮头。(朱太手绘)
圆方商场中央若是一片露天的绿化空间,会是一个亲子乐园。(朱太手绘)

住豪宅的人和住㓥房的人,都追求“方便”,生活小事总在左近,剪头发、看医生、落街有饭开。可是发展商总将豪宅住户定位为失去日常的人类,又或生活只有购物与消费的猪。

有子女的夫妇更是万事以小朋友的需要为优先,简单如每天接送小朋友上学放学的时间安排,已经够困扰每个父母、甚至要出动父母的父母接送。例如朱太的3岁男孩现在正在奥运站附近的幼稚园上学,每早朱太上班前要先送儿子上学,再由朱太的父母接放学。

圆方其实有一间幼稚园,朱太曾为儿子报读,但学校拒收。她初时构想在圆方商场里加多一间幼稚园,分担学生人流,并且有兴趣班、补习社等,让商场上盖住户的学生节省脚程,在楼下补习“学嘢”。“香港的趋势是一个商场全部是补习社、一个商场全部消费,不是很多商场可以做到混合。”

本来朱太说,希望上述这些功能性店舖统统加在圆方商场内,不过后来她想到补习社没可能和LV店舖支付同等的租金,也要考虑现实和可行性,于住户而言,这些店舖“最紧要有和尽量近”,碰巧地下铁最底层、麦当劳旁有4间吉舖,朱太这里刚好可以提供补习社、幼稚园、兴趣班和诊所服务,只是她继续需要到地底看医生。

3.  走廊市集

圆方商场有条走廊铺上云石,旁边通告写路过行人如使用手推车不小心损坏地板,可能要承担维修费。(陈焯𪸩摄)

圆方那条被消失的社区设施走廊,步行大概需时长至10分钟,旁边贴了一张通告,写着“走廊的云石地板刚刚翻新,市民行经时要小心使用手推车,如地面被破坏,可能需要承担维修费。”镶金一般的走廊,商场难道就是为了保护它而冷待4个团体、减少指示减少人流?

但是走廊本来就是给人行走的。

整个圆方商场只有一间ThreeSixty可以买𩠌,记者向朱太提议在这条被消失的走廊,设个市集,朱太笑说“如果有,我第一个光顾”。她建议港铁可以定期模式,租用空间给卖一些有机食品,例如逢周二有自家制有机农场、周四主题是纯天然。这个市集对住户来说是一个很实用的选择,对商场来说则可以从附近的柯士甸站和九龙站出门吸多些人流。

你我的生活有多少被楼下的商场塑造?(陈焯𪸩摄)

铁路的方便是谁的方便?它赶走了谁,重新规划了怎样的物理空间,浓缩后的城巿时钟是呼吸还是窒息?港铁商场是谁的商场,正在创造针对谁的“理想生活”的话语,是可能还是限制?我们从历史、地理、街坊实实在在的体验出发,希望能让大家重组这块并图的一小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