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得有尊严】50呎私人空间 一床一凳一柜 让弥留长者静静离去

撰文: 林𡝴雯
出版:更新:

香港地未来每三个人之中有一个是65岁以上的老人,先别说死去以后的安葬地方,在去世前的弥留一刻,老人可以在哪里和家人好好道别?据香港法例,不能在家中离世,只能在院舍或医院老去。但是在院舍之中,就算是为老人而设的护养院,也只能挤出一间50呎的房间,那是沙士年的隔离房,沙士年后刚好用来让弥留时的院友,安静地和家人说声再见,比起医院或公立院舍的共用病房,能有这间50呎的私隐空间,在香港地已经算是奢侈吧!

亲人即将离世,我们又可以为他们做什么呢?
在陌生的斗室与家人话别,走过生命最后一段路。(受访者提供)

灵实护养院是经卫生署发牌的长者院舍,自2000年起提供安享终老服务,预期离世的临终长者或末期病患长者可以在院舍接受临终照顾。据灵实护养院表示,长者在弥留之际,为了让家属和离世长者感到被尊重和减少同房长者的恐惧,他们自2000年安排了两间房供即将离世的长者使用,是香港首间设立同类房间的护养院。两间房间,一间是单人隔离房供弥留长者与家属共聚,一间用来暂存遗体,是平日用作会面的面见室。

如右图所示,供弥留长者使用的单人房(下称弥留房)只有50呎,一张床、一张椅、一个矮柜,房间是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期间所用的隔离房间,现在用作隔离和临终护理。香港人一生人穷尽积蓄买一个安乐窝,离开人世时却回不了家,只能在陌生的斗室内咽下最后一口气。据2014年的数据,香港90%人也是在四面白墙的医院离世,在共用病房内,也许这50呎空间也容不下。

另一间用作暂存遗体的面见室,平日会用作行政和会面用途,若长者在非办公时间离世,会用作暂存遗体,等候办公时间再把遗体转送殓房。房间内只有两张蓝色沙发,中间的空地用来摆放去世先人的病床。

白天用来面谈房间,晚上就用来暂存遗体。(受访者提供)

香港人可以怎么死得更有尊严呢?在家中离世是否可能呢?

当死亡来临时,弥留长者​会怎样呢?双眼灯著 而且眼皮微微的张开没有呼吸、没有脉搏( 心跳)对话没有反应颔关节松弛 嘴巴微张

亲人濒死时,怎样可令他们走得更舒服?

症状 让弥留者较舒服的方法
发热

穿适当的衣服

使用冰袋降温

按医生嘱咐最给予退热药

衰弱疲倦不清醒

当比较清醒时多与他沟通鼓励家属陪伴在旁,以让长者安心及尽量说出心中想说的话 可能长者没有太大反应,仍需要表达照顾的行动

食欲不振,无法进食或饮水,脱水

无法进水或饮水可引致脱水症状,可定时清口腔清洁,使用湿绵棒擦拭口腔, 使口腔湿润

甘油或润唇膏 保持嘴唇湿润

避免干裂或破皮根据医生嘱咐,以皮下输入方式补充水分

视力或听力减退

因为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 可以像平常一样与他保持对话

经常与他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或感受,向他解释你正在做的事

手脚渐冷

保暖

定期转身,增加活动及血液循环

教导及鼓励家属给予肢体按摩 以增加血液循环

大小便失禁

大小便失禁

避免出现压疮以增加病人的痛苦

注意皮肤护理,定时的转身,换尿片给保暖

 

资料来源:灵实护养院“安享终老院舍中”服务培训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