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巨未来!香港学者 获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微电子是现今生活中的重要一环,其技术透过不断创新,为生活带来无限可能。香港高等学府的微电子研究一直领先国际,加上政府近年加强研究和支援微电子产业,令行业发展充满机遇。今次香港科技园公司首席企业发展总监姚庆良博士邀请香港科技大学跨学科领域学部研究教授刘纪美,以及镭昱光电创办人兼CEO庄永漳博士,分享微电子业的发展潜力及机遇,以及Micro-LED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刘教授的成就不仅展现了她在电子及光电技术领域的卓越能力,更彰显了女性于男性主导的工程界中同样能够占一重要席位。
摄影:欧嘉乐
香港土生土长学者 获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在男性主导的工程界,女工程师属于小众。然而,刘教授的成功正正为业界女性提供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典范。作为电子和光电技术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刘教授成就非凡。她获选为2024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唯一土生土长当选的香港学者,是工程学最高专业荣誉之一。同时是首位获国际工程技术学会(IET)颁发J. J. Thomson Medal for Electronics奖的女性,亦是本港少数的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女院士。刘教授以女性的细腻触觉钻研精密的芯片技术,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展示了女性于这领域上的无限潜力和贡献。
刘教授在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任职20多年间,一直与团队致力研究复合半导体材料、光电学与高频器件的应用。其中,她的研究重点为发光二极体(LED)照明系统。从LED到Mini LED,再到Micro-LED,这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视、手机屏幕以及智能手表萤幕等产品。现在她与团队专注钻研发单片Micro-LED微显示器,该研发成果彻底革新了显示科技领域,更成就了最新的可穿戴/可携式电子设备(如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显示器、便携投影仪以及智能手机)的显示技术,让画质更细致、色彩更丰富,同时芯片体积更细、效率更高。刘教授作为一位世界级领导学者,为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首创AR级别单片全彩Micro-LED微显示芯片 触目亮相全球最大型消费电子展CES
醉心研究光电科技之余,刘教授亦热爱教学工作,与研究生的关系就如师徒。庄博士师从刘教授,毕业后创立镭昱光电,研制出多款Micro-LED微显示芯片,并于2023年首创AR级别单片全彩Micro-LED微显示芯片。镭昱早前于全球触目的消费电子展CES 2024中,展出的0.11英寸和0.22英寸全彩Micro-LED微显示屏提升了关键性能,亮点在于仅需一颗芯片即可实现全彩显示,使AR眼镜变得更轻便清晰,效能比传统LCOS与micro-OLED更胜一筹。单芯片集成技术亦进一步降低成本,在未来消费级AR眼镜的普及过程中具备优势。
了解元朗创新园微电子中心:https://stp.hk/49dqXHL
香港有人才 生产设备成发展半导体产业关键
刘教授表示,八、九十年代,香港的电子业发展蓬勃,惟一般代工生产,而非自行研发设计。相反,近年本港愈来愈多从事微电子研发的初创冒起,不少更落户科学园,令整个行业发展充满机遇。她建议有意加入初创行列的学生,不妨先利用大学的资源将初期意念实践。“香港不乏创科人才,科大每年亦培养不少在半导体范畴表现出色的研究生,就如镭昱。我们能制造出实实在在的产品,将香港品牌发扬光大。惟要留住人才,需提供适当平台,建立属于香港的半导体行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庄博士认同缺乏生产设施是香港发展半导体产业的一大阻碍。“开发半导体讲求设备,过去香港正正因设施不足,令不少半导体人才选择到外地发展。不过随着政府推动微电子业,加上科技园公司位于元朗创新园的微电子中心(MEC),有望加快科研商品化,吸引人才留港发展。”
刘教授亦勉励年轻人如想修读电子工程或微电子学科,定必要打好相关知识的基础。“最重要是选读自己喜爱的科目,还要打好基础。毕业后,哪里有机会就到哪里发展,放眼世界,机遇处处。”
元朗创新园微电子中心提供中试设备 加快研发落地
位于元朗创新园的微电子中心(MEC)目标为业界提供“中试线”,以测试产品是否符合要求才投产,为研发至产品化各阶段的进程提供不同支援。姚博士称,MEC的硬件配套配合半导体制程需要,包括无尘车间、特种气体、化学品与废料处理设施。港企只要有机器,即可以接驳其系统,节省自行设厂的高昂成本。刘教授与庄博士均认同,MEC无缝实现研发、试产至制造,不论是大学的研究项目还是初创企业的试点项目,现在均可选择在香港进行,进一步推动本地微电子业发展。
了解元朗创新园微电子中心:https://stp.hk/49dqX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