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署50年|廉政学院正式成立 胡英明:贪污如变形虫有赖全球合作

撰文: 孔繁栩
出版:更新:

廉政公署今日(2月15日)踏入50周年,廉政专员胡英明接受《香港01》访问时,形容过去半世纪廉署面对的挑战多变,贪污就如一条变形虫,手法不断演变,由1970年代公开“收片”,至1980年代金融贪污,近年有工程围标案,而科技罪案将会成为趋势。

香港国际廉政学院正式成立,首个课程由联合国在港举办的财务调查课程,为期九日会有20多国代表参与,学院亦会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大湾区城市合作。胡英明认为,廉署、国际合作及学院培训,可以构成“铁三角”打击贪污。

廉政专员胡英明形容,贪污就像一条变形虫,手法不断演变。(苏炜然摄)

廉署在1974年成立,当年成立目的要打击政府内部及警队贪污,最为著名为外籍总警司葛柏案;至1980年代经济起飞,集团式金融贪污成为趋势,近期上映的电影《金手指》,正是改编自真人真事“佳宁案”。

+9

八十年代“佳宁案”调查历时17年

“佳宁案”调查历时17年,花费逾2亿元公帑,廉署走遍8个国家将主脑陈松青绳之于法。胡英明表示,1980年代金融监管未成熟,罪犯会利用空档在金融及银行体系中进行贪污,1988年亦有交易所贪污案,均对民生造成影响,廉署当时成立“私营机构顾问组”,调配资源,向私营公司及机构进行肃贪倡廉。

“AI可以被利用作犯法,但都可以帮助调查”

胡英明形容贪污就像一条变形虫,手法不断演变,1970年代公开“收片”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份;其后贪污变得隐蔽,不法分子以权谋私,在工程、采购、大厦维修等利益输送。他估计科技罪案将会成为趋势,廉署需要走在潮流之前,及与全球合作,“世界变得太快,贪污手法要睇全球,可能系AI、区块链、加密币货,暂时香港唔系主流,但唔代表将来唔会,AI可以被利用作犯法,但都可以帮助调查。”

50周年举行“反贪.不停步”宣传

廉署50周年,以“反贪,不停步”为口号,举行多场线上线下跑步,宣传防贪讯息。“重头”项目是成立香港国际廉政学院,过去一年已举办多个先导课程,首个正式课程由联合国在港举办的财务调查专业课程,有20多个国家派员参与为期九日的课程。

廉政学院亦会为“一带一路”国家及大湾区城市提供课程,关键绩效指标(KPI)为举办20个海外及10个本地课程,为最少2,000名专业人士、不同国家政府人员或海外反贪人员提供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