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AI辅助照大肠镜 检测腺瘤率增四成 新手医生成效更显著

撰文: 陶嘉心
出版:更新:

大肠癌是香港第二位最常见癌症,2021年大肠癌占癌症新症总数的15.3%,而大肠癌主要是由瘜肉随著时间慢慢演变而成,当中以腺瘤性瘜肉最为常见,接受大肠镜检查有助识别腺瘤以预防大肠癌。但腺瘤大小、形状及位置,以及医生操作内窥镜的经验等都会影响侦测腺瘤准绳度。

中文大学医学院最近就人工智能(AI)辅助内窥镜技术完成两项研究,均证实可提升消化道癌症的诊断及治疗成效,亦有助医生的技术培训。当中,中大团队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期间招募22位接受内窥镜训练少于三年及少于500个案经验的医生参与研究,结果显示,医生利用实时AI辅助大肠内窥镜,腺瘤检测率相对显著提高四成,当中发现资历较浅的初学者之间的成效更为突出。

候任中大医学院院长、外科学系教授兼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主任赵伟仁形容,AI等如为医生提供30年经验,而中大团队期望,随著大肠内窥镜精准度提升,病人照肠镜的次数有望减少,并提升医疗质素。

中大医学院2021年初引入辅助大肠镜检查AI系统,并进行大量内镜影像深度学习及分析,系统在肠镜检查期间,实时地准确识别肠道内的瘜肉及癌症。

此外,团队于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期间,招募22位接受内窥镜训练少于三年及少于500个案经验的医生参与研究,了解及分析他们使用实时AI辅助系统进行大肠镜检查的表现。

有关研究分析该22人为766位病人完成的大肠内窥镜检查,当中386个检查运用实时AI辅助系统完成,其余380个则是在没有AI辅助系统下进行的传统大肠镜检查。结果显示,医生利用实时AI辅助大肠内窥镜,腺瘤检测率相对显著提高四成,当中发现资历较浅的初学者之间的成效更为突出。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助理教授柳浩城表示,研究发现对于未来医疗人工智能发展及内窥镜技术培训有极大意义,他指,因内窥镜操作很讲求经验,要培训一位新入行医生应用内窥镜需要投放大量时间及资源,而透过AI辅助技术,他们可以有具体的实时指引,更有系统地学习和训练,大大减低遗漏大肠瘜肉的机会。

赵伟仁更形容,AI等如为医生提供30年经验,而中大团队期望,随著大肠内窥镜精准度提升,病人照肠镜的次数有望减少,并提升医疗质素。被问到一旦AI判断失误谁负责,赵伟仁强调最后责任都是在医生,因AI只是辅助,医生自己都一定会集中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