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电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低碳小发明比赛 启发中小学生创新思维
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本港早前经历“500年一遇”的黑雨、各国受到热浪和暴风雪侵袭,全球暖化问题迫在眉睫!想扭转局面,并非单凭几个人的力量就能做到,大人和小朋友都可以出一分力!为了鼓励学生关注气候变化,中电与城大合作成立的中华电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早前举办“低碳节能小发明比赛”,并于12月16日举行颁奖典礼,得奖中小学生在典礼上分享小发明的灵感,探索节能减碳新思维!
集合社会各界力量 关注气候变化
“低碳节能小发明比赛”结合创意、STEM及环保元素,邀请全港中小学生设计出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小发明,并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立体作品模型。中华电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副总监兼城大机械工程学系实验室经理陆炳林博士表示:“比赛贯彻中心的宗旨,希望让更多人关注气候变化,同时透过加入STEM元素,让参赛同学了解新科技如何有助可持续发展。是次比赛的反应非常热烈,共有1,100名中小学生参加,足以印证中心在环保减碳教育工作的成果。”比赛评判之一,香港气象学会发言人梁荣武教授寄语:“要成功应对气候变化,必须要集合社会各界和各世代之力,比赛对推动年青一代关注气候变化有积极作用。”
创作灵感源自生活 凭打风经历夺小学组冠军
梁荣武教授在颁奖典礼上大赞今次参赛作品水准高,各得奖学生触觉敏锐,观察入微,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著手,探索节能减碳的新方法。小学组冠军陈贤祖,其得奖作品“高楼风电轮”的创作灵感,源自一次打风的经历︰“天文台悬挂十号风球时我与家人正准备回家,当我走过两幢高楼大厦,发现风势特别大,原来这现象叫风洞效应。”贤祖从这次经验得到启发,利用风力为大厦供应电力,设计出“高楼风电轮”,这球型装置的垂直轴心上设有多块叶片,能应对不同风向的风力,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中学组亚军郭家咏的作品“Flexible PV Curtain”,将家用窗帘摇身一变,采用柔性光伏太阳能面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不但为家居提供遮光降温效果,更可以将所产生的电力供其他家电使用。
兼容美观和实用 大型绿色温室夺中学组冠军
陆炳林博士认为,一个成功的小发明,除了实用之外,其普及性亦十分重要。在设计上能够吸引更多人愿意使用,技术层面更添加Art的元素,令减排节能成为新潮流。中学组冠军余耔言的作品“City Green Alveoli”将STEM升级至STEAM,她参考温室的结构,建造一个横跨城市天际线的半球形框架,并种植擅长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的微藻,以达致减碳效果,阳光能穿透框架,同时创造美观的绿色环境,体现环保的同时,亦融入了“艺术”(Art) 的元素。
中电全力支持今次比赛,中电控股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兼核电高级总监吴子坚表示,环保教育对缓解气候变化起到长远而深远的效用,中电将继续透过不同平台和活动,努力推广节能减碳,以助实现香港的碳中和目标。
“低碳节能小发明比赛”得奖名单: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