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辉指有轻生学童遗书揭受社运、疫情影响 忧考试期更严重
2016年学童自杀个案频生,引起各界关注,政府设立防止学生自杀委员会;事隔多年,学童轻生个案再次上升。香港大学防止自杀研究中心总监叶兆辉今日(11日)在电台节目表示,相对于2016年的情况,今次的情况幅度、深度更严重。他解释,根据学童遗书及研究显示,受2019年社会运动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童与家人、学校关系变得疏离,部份人又离开香港,例如原本可当作倾谈对象的老师、朋友离港,令学童遇困难时,未知如何求助,影响青年发展。
叶兆辉又特别提醒家长,当子女沉迷打机时,不要生气至“拔电线”,形容打机是年轻人的“命根”,曾有一两宗个案在遇到这情况后发生。
叶兆辉在商台节目《在晴朗的一天出发》表示,从一些自杀个案的遗书得知,2019年社会运动和三年疫情,对年轻人的影响很大,关系变得疏离,部份人甚至离港,包括原本可倾谈的老师、朋友。他续指,家人、同学、老师都是年轻人的重要伙伴,若未能建立伙伴关系,他们未必知道如何求助。他尤其担心,11月是考试季节,情况会更加严重。
他表示,警方数字显示,七成年轻人轻生个案都没精神健康纪录,亦有一半人遇到问题不寻找帮助。
曾有出事个案 因家长“拔电线”
叶兆辉特别提醒家长,遇到子女沉迷打机时,不要生气至要“拔电线”,形容打机是年轻人的“命根”,曾有一两个个案在遇到这情况后出事。他呼吁家长,一旦发怒时应该“大家停一停,等一等”,先让情绪冷静,并形容“没有‘问题的学童’,只有‘问题的家长’”,不要将个人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家长自己都要明,唔好将你自己未达成嘅心愿,就去畀小朋友去承受呢个压力,去达成你嘅心愿,尊重孩子嘅选择”。
如果叫佢唔好玩电脑嘅时候呢,就唔好就咁拔咗条线,又或者扔咗部电脑,其实有好多时候,我哋有一两个cases,都系因为咁嘅缘故,𠮶个细路就出咗事。
身兼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的港大医学院精神医学系讲座教授陈友凯于港台节目《千禧年代》表示,一直都有讯号显示学童自杀问题严峻,之前港大精神医学系研究显示,有近两成学童曾经有自杀念头,当中更有约5%有自杀计划,不再单止想法,情况令人震惊,需要关注。
不过陈友凯坦言,同类议题很快被遗忘,即使政府多年前提出三层应急机制识别学生,但本身人手不足,结果束手无策,“方案就有,人力就无”。他认为,需要鼓励建立朋辈网络支援,由基层做好。
求助网站和热线:
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热线:23892222
医院管理局精神健康专线:24667350
东华三院芷若园热线︰18281
撒玛利亚会热线︰28960000
社会福利署热线︰23432255
生命热线:23820000
利民会《即时通》:35122626
明爱向晴热线﹕1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