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印度返港妇确诊 外游曾被蚊咬 为早前个案同行者

撰文: 何瑞芬
出版:更新: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今日(17日)公布新增多一宗外地传入寨卡病毒感染个案,涉及60岁女病人,她本月12日从印度返港,为早前公布个案的同行人士,她的家居接触者至今没有出现病征。

图中的埃及伊蚊能将登革热、寨卡病毒等致命疾病传给人类。(路透社)

卫生防护中心表示,个案涉及一名过往健康良好的60岁女病人,她自11月12日起出现皮肤出疹及关节痛,同日到明爱医院急症室求诊,并于翌日(13日)因征状恶化再次到明爱医院急症室求医,同日入院接受治疗。

中心称,她的情况一直稳定,病人的临床样本经化验后,证实对寨卡病毒呈阳性反应。她的家居接触者至今没有出现病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人为早前公布的输入个案的其中一名同行人士,同样于10月30日到印度及于11月12日返港。她表示外游期间曾被蚊叮,当地曾出现寨卡病毒传播。

卫生署已通知食物环境卫生署进行病媒监测和灭蚊,并会将个案通报世卫、国家、广东及澳门卫生当局。根据世卫的资料,西太平洋和东南亚有多个国家或地区曾出现或正出现寨卡病毒传播,市民外游时应加强防范。医生应提高警觉,留意病人是否有相关病征和外游纪录。

病人现在明爱医院治疗。(黄学润摄)

中心发言人表示,寨卡病毒感染是一种由寨卡病毒引起的蚊传疾病,主要透过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本港现时没有发现主要传播寨卡病毒的埃及伊蚊,大部分寨卡病毒感染并没有病征。如有病征,病人通常出现皮疹、发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疼痛、疲累和头痛。

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是造成初生婴儿出现小头症和其他先天性缺陷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可引起并发症,如胎儿流产、死产和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