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新型癌症药物引入同比计 议员病人组织促简化程序 加快入药

撰文: 客户来稿
出版:更新:

近日,各界力推当局改善药物注册制度及加快将癌药纳入安全网,希望为一些正在死亡边缘挣扎、几乎没有治疗选择的患者,带来存活希望。以本港头号癌症杀手—肺癌为例,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更令人忧虑的是,近六成的肺癌患者在癌症已达到第四期时才被确诊,部分个案更已引发脑转移,令治疗难上加难。目前虽已有药物针对肺癌及其引发的脑转移,但仍未被纳入安全网,不少患者无法一线使用,错失治疗良机。有政界及病人组织促请当局简化及加速药物引入制度,让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治疗,同时也有望减轻本地医疗系统所面临的压力。

根据医管局2020年数据显示,本港肺癌个案中,以非小细胞癌最常见,占81.3%;此类肺癌常见会有三种基因突变类型,包括: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ROS1(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

晚期肺癌脑转移情况差

议员葛珮帆指出,根据研究显示,在亚洲,肺癌患者出现脑转移风险大约21至41%,以此可推算,本港大约每年有911至1,778宗肺癌新症个案带有脑转移的情况。另有研究显示,针对第四期肺癌患者出现器官转移的情况,当中以脑转移的情况较差,预期寿命较短,仅25.3个星期。

此外,根据美国、西班牙和南韩的数据,带有ALK基因变异的肺癌患者若发生脑转移,其医疗开支甚至比无脑转移的患者高出三倍以上,这无疑给患者和公共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惟目前本港在硬件配套、药物引入及社区资源上仍有改善空间,尤其是在药物引入上,经常面临“有药无得用”的危急局面。

葛珮帆指出,每年仅引入10种新药物的速度,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癌症患者的需求。

药物引入速度缓慢

目前的药物名册分为4个类别:通用药物、专用药物、获撒玛利亚基金安全网资助的自费药物及不获安全网资助的自费药物。尽管医管局早前通过政府增拨资源扩大药物名册的范围,将某些自费药物转为专用药物并扩大某些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但截至2022年3月31日,医管局的药物名册仅包括142种治疗不同癌症的有效药物,其中有10种是在2021至2022年度新增的药物。

葛珮帆指出,“以往癌症经常被视为不治之症,但随着药物科研发展迅速,每年仅引入10种新药物的速度,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癌症患者的需求。我们迫切需要加快进展,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项,让更多癌症患者受惠。”

癌症患者难以同比等待新药物

癌症病人组织同路人同盟秘书陈伟杰先生指出,本港新型药物引入速度严重滞后,不少患者无法获得适当的药物治疗。“香港药物引入通常需要以年计算,好似我哋肺癌患者,无几多可以以年去等候。”

他强调,当局在药物引入上的程序有许多可以改进和简化的空间。除了要考虑患者“有药可用”,也必须考虑到“有药有钱可用”的现实情况。目前新型药物的费用高昂,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列入药物名册,不少患者可能不得不忍受病情恶化的风险,仍四处筹措资金,甚至因无法等待而失去生命。

高昂药物费用难以负担

陈先生指出,曾经有一名单亲妈妈,其孩子只有十几岁,她不仅需要照料孩子,还要应对高昂的癌症药物费用。她强忍身体疼痛和虚弱仍四处借钱,身心疲惫不堪。此外,亦有癌症患者因无法支付昂贵的新型药物费用,需要循传统化疗来延续存活,但化疗衍生的副作用使患者苦不堪言,生活质素亦大受影响。

癌症病人组织同路人同盟秘书陈伟杰先生呼吁,当局考虑设立“官商民众筹基金”,以众筹形式为癌症患者提供及时的支援。

他呼吁,当局需要积极处理自费药物空窗期的问题,这段时间对患者而言十分折磨,建议当局考虑“官商民基金”,由政府主导,让商界和社会大众有渠道发起众筹,为癌症患者提供及时的支援,解决他们迫在眉睫的困境。

倡将癌症药物列一线入药

葛珮帆呼吁,将癌症药物列为一线引入药物,特别是针对肺癌,如带有ALK基因变异、出现脑转移的肺癌个案。她指出,已经有药物被确认能有效控制晚期肺癌患者的脑转移。因此,建议优先引入相关药物以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此外,她建议增加药物审批的透明度并立即设立先导计划,以加快癌症和罕见病药物的审批程序。“这些措施亟待实施,以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疗选择,并减轻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以延续他们的健康及生命。”

(以上访问由辉瑞香港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