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你走】19岁罕见病少女机能退化失禁 忍痛拒“痴心男”
“世界上咁多人,点解拣中我?”19岁小妮子宝琦4年前确诊患上多发性硬化症,随著病情恶化,变成难以执笔写字、左眼看不见彩色影像,到后期更出现失禁,坦言自尊心受创,也感到绝望。受患病所困,她曾拒绝心仪对象表白,但“痴心男”不离不弃,甚至在网上找搜寻病症新知,二次表白后终成功。小情侣现拍拖三年,宝琦更向著自己的小说作家梦进发,勉励同路人要活出“有病都需要有梦想”的信念。
(香港多发性硬化症学会提供片段)
样子甜美的李宝琦,15岁妙龄之年突然四肢感麻痺,本以为是感冒影响很快康复,怎料发现自己难以执笔写字和用筷子,其后疼痛更蔓延至右边身、左眼只看到黑白色的影像,同年确诊多发性硬化症。
宝琦坦言,当时难以接受患病事实:“世界上咁多人,点解拣中我?”随著病情恶化,宝琦后来更出现失禁,她形容此病曾令她绝望,曾劝男友舍她而去。
患病不绝望 19岁患者朝“作家梦”进发
宝琦的男朋友家皓透露,自己3年前向宝琦表白时,对方以自己的病为由,说自己的身体状况只会愈来愈差而不适合在一起。家皓当时还未有听过多发性硬化症,因而上网搜寻,考虑后跟宝琦说,“相信问题总有方法解决,总可以生活下去。”二次表白感动了宝琦,二人走在一起3年,家皓不时会搜寻病症新知,例如提醒宝琦旅游时不要浸温泉等。当宝琦病发甚至失禁时,家皓没有嫌弃过,不离不弃陪在她身边、不断鼓励她,说“我惊佢接受唔到(病征)多啲。”
男友不离不弃,陪她走过康复路,加上积极接受治疗令宝琦病情渐趋稳定。现年19岁的宝琦正修读副学士的中文课程,向著“小说作家梦”进发:“有病都需要有梦想,希望他们(病友)都不会灰心、沮丧。”
活动机能受阻梦想却不受挫 29岁女患者备战渡海泳
而现年29岁黄镁均,在21、22岁时已首次病发,右脚活动机能一天比一天差,虽然目前已难再急步行或跑步,但镁均说,“若没有这个病,我可能只会继续朝九晚五上班,不会想自己可以做甚么。”这病没有打倒她,反激起其斗心重舍儿时兴趣,积极练水,备战人生首个渡海泳。
明日(5月31日)为“世界多发性硬化症关注日”,香港多发性硬化症学会联同香港肌健协会在今年4月至5月,以问卷访问106位本港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发现37.7%每年病发至少1次,19.8%要以轮椅代步。
9.4%本港患者曾因病生自毁行为
面对病情反复,50%至70%的受访者指,持续出现担心、忧伤、无助,甚至觉得愧对家人,他们最担心无法自我照顾、经济压力及丧失工作能力。28.3%受访者曾持续出现自杀念头,但当中有73.7%不会告诉医护人员或社工。受访患者当中,有9.4%患者曾因病而自杀或有自毁行为。
药物有效控制病情 去年有病者获诺贝尔奖
香港多发性硬化症学会副主席李梓强医生建议,病人若情绪持续受困应主动告诉医生,有需要可获转介至精神科,透过药物改善情况。李续指,患者接受持续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过正常生活。李梓强举例,去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Michael Kosterlitz与此病战斗35年,仍有杰出表现,鼓励患者正面过生活,向梦想进发。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令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神经纤维外层髓鞘,令髓鞘出现疤痕而“硬化”,神经信号便无法传递。患者因大脑、小脑、脑干、脊髓或视神经受影响,会出现视力受损、短期记忆和判断力转差、失禁、肢体无力甚至无法走路等。本港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率为每十万人口中有6.8人,推算全港约有500人确诊,而患者多在20至30岁首次发病,逾70%是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