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两个月大被收养 妇冀寻失散一甲子家人:想揾返亲人团聚

撰文: 邓宇诗
出版:更新:

每逢佳节倍思亲,临近中秋,大家都会一家人一起食饭、团聚。今年68岁的林瑞芬两个月大时就被送到养父母家养育,至今对亲生家庭仍念念不忘, 每年中秋都会想起亲生家庭,希望与他们团聚,因此寻找红十字会帮忙,希望透过寻人服务与家人重逢。她明白父母年纪老迈,而且只有他们的名字,成功寻回机会不大,但仍希望可与亲生兄姐重逢。

被寻者一:林其(别名:林棋) (约99岁)、被寻者二:区丽坚(约95岁)

转述被同学戏说是收养 养父母反应异常激动

林瑞芬指,在小学三年级时有同学跟她说,“你可能系收养㗎!”当她回家与父母说这件事时,他们十分生气,更到该同学家中大骂对方家长,见父母反应如此激动,年幼的林瑞芬不再敢问父母有关身世之事。

她在约十岁时,在好奇心驱使下,偷偷打开家中阁楼中的一个盒,内里有一份“送帖”,上面写著“本人林棋因生养繁多,将第四个女儿瑞芬送予(养父名称)抚养”。看到送帖后,林女士终确认自己是被收养的。

林瑞芬私下补领出世纸,出世纸上列明了生父母的姓命以及生父所住的地址。(黄宝莹摄)

私下补领出世纸查出父亲住所 惜已毁于石硖尾大火

送帖上记载了林女士的出生日期以及姓名,当她约13岁时,私下透过相关资料补领出世纸。出世纸上列明了生父母的姓命以及生父所住的地址,可惜该地址为石硖尾大火所殃及的村,因此未能成功找到有关生父的资料。

人海茫茫,林女士不敢再向养父母询问有关身世事宜,又只有生父母的姓名,根本无办法寻找生父母,只能向神祷告,“求神安排在我朋友、生活圈子中有姓林,同我名差唔多嘅人,咁我就可以追问,但系我都遇唔到。”

林瑞芬回忆起,小时候知道自己是收养时,“觉得自己好凄凉,同埋好挂住(家人)”(黄宝莹摄)

不解生母为何舍得抛弃自己 已放下怨恨

林瑞芬回忆起,小时候知道自己是收养时,“觉得自己好凄凉,同埋好挂住(家人)”,但并不会因此而感到生气,直至她生了第一个小朋友后,明白到为人父母对子女的不舍,“因为我唔舍得自己仔女,我放完产假返工个心系好挂住个BB,我谂起我生母,我好唔理解。”但林女士现时已放下怨恨,明白生父母的困难。

林女士指,养母有时会偏爱她亲生子女,但理解这种做法。她又感激养母在她生产时,也常常帮忙照顾,在众多孙子中又最爱她的两个小朋友。林女士在宿养家庭中为大家姐,有三个妹妹以及一个弟弟,十分疼爱他们,平时相处亦没有隔膜,当林女士工作后获得的第一份收入后,更买了部单车给弟弟。

生母并非生父的合法妻子

林瑞芬表示,与红十字会职员接触后,职员鼓励她与宿养家庭的弟妹了解身世。从家人口中得知,生母并非生父的合法妻子,为了隐藏身份而搬到洪水桥一带,当时生母除了带著约两个月大的林女士外,亦有位7岁大的哥哥,但养母并没有收养兄长。她指养母的两个子女夭折,迷信只要收养一个小朋友,才可以生更多子女,因而收养她。

推算林女士父母年纪老迈 相关资料太少 寻人难

虽然林瑞芬只知道生父母的姓名,但一直记挂着他们,“想揾返亲人,系至亲。”在约一年半前接触红十字会寻人服务。

红十字会寻人服务助理经理谭佩诗指,此个案困难之处为相关资料太少,曾在相关政府文件、保险公司等寻找,但未能获得相关资讯。推算林女士父母年纪老迈,因此曾到死亡登记处寻找资料,只找到一个与林小姐父亲同名同姓的个案,但未能确认个案是否其生父。

红十字会服务干事林旭琪忆述,林瑞芬对于对大众传媒说出此事曾有挣扎,因为她身边的朋友并不知道她身世事宜。但林女士不想留有遗憾,决定鼓起勇气向大众说出身世。林女士希望中秋佳节可与亲生父母、兄姊团聚,“我会想知道佢哋生活过得好唔好,有无挂住我呢个细妹。”

红十字会每年平均求助个案约220宗,成功率约为35%,除了本地个案外,其中约10%为海外转港个案,10%为香港转海外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