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仓大火一周年】前线控诉黄金战衣沾水变蒸笼 抗火服要换?

撰文: 邱靖汶
出版:更新:

消防处于2011年改用可抵御千度高温的“黄金战衣”,虽抗火力高,但去年牛头角迷你仓108小时“长命火”揭露难打“持久战”的弱点,不少前线直指散热差,殉职人员张耀升及许志杰也疑因热衰竭致死。去年《香港01》亦披露“黄金战衣”使用指引,列明抗火服内有水气,易致灼伤,不少前线坦言“黄金战衣”一旦内部沾湿,便如体内有“蒸笼”,质疑还是否最佳保护。不过消防处对更换“黄金战衣”未有定案,仅称“初步研究”。据知消防处考虑另一计划,拟另购一套散热较佳、抗火稍弱的抗火服,与“黄金战衣”交替使用于不同火场。

以迷你仓大火为例,消防员未见火势已先湿身。(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有消防员指要从火场“全干而退”机会甚微。(资料图片)

使用指引:须确保抗火服干爽 勿让水气渗入

PBI Matrix“黄金战衣”已使用6年,当年引入是源于2007年荃湾品质工业大厦大火发生闪燃,消防员黄家熙殉职,故其后消防处检讨装备,于2011年引入声称可抵御闪燃8秒的“黄金战衣”。不过没装备是完美,据“黄金战衣”使用指引第8部分“如何尽量减低受伤风险”,列明“抗火服内的水气会减低隔热效能,导致灼伤”,提醒人员须确保抗火服干爽,防止水气渗入。

消防2011年引入人PBI Matrix灭火防护服“黄金战衣”。(资料图片)
消防处内部有关“黄金战衣”的使用指引。
+4

前线:入火场怎会不湿身?

就有关指引的提醒,有曾参与牛头角迷你仓四级火扑救的前线人员坦言,不湿身近乎不可能,他以当日迷你仓大火为例,“外面有几条喉向栋楼射水,入去时楼梯好似瀑布咁,环境太热要跪地爬入去,膝头即时湿水。”

他又指,“黄金战衣”厚重,夏季穿上时,未到火场已满身大汗,而在高温灾场中,即使未遇烈焰,热辐射可产生高温,抗火服内的“打底衫”沾满汗水,贴着皮肤,更觉焗促,倘温度再高,汗水会“由入面蒸出嚟”,易诱发热衰竭。

迷你仓大火期间,多名消防员因高温不适,“黄金战衣”充当他们厚实适中的枕头。(资料图片)
以前件衫湿得,两队人两条喉入场,前面条喉救火、后面开喉射佢哋。一来保持湿身,二来不断有流水降温就舒服好多,以前啲四、五级大火都咁救。
资深消防人员
不少年资较长的消防员偏爱旧一代Bristol防护服,轻身灵活外,火场内也可以开水喉互射降温。(消防处2008年年报图片)

资深消防坦言新不如旧 怀念上一代抗火服

对于较资深的消防人员而言,原来他们认为上一代抗火服“Bristol”,较“黄金战衣”更好,主因较薄身,既有助灵活活动,且不会有湿身“被蒸熟”的感觉,“以前件衫湿得,两队人两条喉入场,前面条喉救火、后面开喉射佢哋。一来保持湿身,二来不断有流水降温就舒服好多,以前啲四、五级大火都咁救。”不过自改用“黄金战衣”后,有资深消防员坦言,烟帽队已不再互相射水降温。

就“黄金战衣”的卖点,在于可抵御过千度高温, 8秒闪燃也可抵住。不过有前线坦言,发生闪燃、回燃及抢火前,可凭现场温度、烟势判断并撤离,正面面对危境机会小,相反曾亲眼目睹有同袍被“黄金战衣”焗得要退场休息,更有人因此要送院。

“黄金战衣”要换? 消防处有两方案

据了解,于迷你仓大火后,消防处已就各种装备研究,包括“黄金战衣”,现有两个考虑方案,一是在外国采购性能比“黄金战衣”更好的抗火服,惟观乎暂时全球的出品,找到的机会不高;二是另购一套散热较佳、抗火稍弱的抗火服,与“黄金战衣”交替使用于不同火场。不过据知消防处管理层至今未有定案。

而署理高级消防区长(采购及物流)刘国富昨日(16日)在记者会指,正参考外国专家意见,检视是否有需要更新装备,但强调目前仅属“好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