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码头|愿景亚太区母港变“N无港” 花十年光景 换迟来检视
疫后邮轮业务重新出发,惟耗资82亿元公帑兴建的启德邮轮码头,未有达成“区内邮轮中心”的愿景,10年前启用初时曾发生的旅客“逼爆无车搭”景象,10年后再度“上演”,连商舖亦几近十室九空,政府急推改善措施,更提出“重新检视”码头定位。
回顾政府10多年前锐意兴建邮轮码头,当时政府立法强调要把握“亚太区邮轮市场增长”,甚至拒绝扩展尖沙咀海运码头的建议,坚持香港需要新邮轮码头应付需求。不过,十年前政府首遇“码头逼爆”后,曾明言要改善安排,甚至提及单轨列车或有助善问题,但十年后一艘邮轮已令旅客读懂“香港故事”,单轨概念亦早被政府自己推翻。
邮轮码头2013年启用至今,十年光景历三届政府,政府愿景的“母港”变成今日“要乜冇乜”的“冇港”,一盘冷水浇下来,当局有否重视理想与现实有多大差距?
▼8月8日 启德邮轮码头政府启动多项交通配套首日情况▼
1、香港成为亚太区内邮轮中心?
翻查多份立法会文件以及相关官员在立法会的答复,启德邮轮码头发展方案正式立项,可追查至2006年11月,由当时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向立法会经济事务委员会提交“在香港发展新邮轮码头设施”文件,当中提及政府锐意在启德发展新邮轮码头,远景为“致力在香港发展新邮轮码头设施,以把握亚太区邮轮市场增长所带来的机遇,使香港持续发展成为区内邮轮中心。”
政府当时认为,发展启德邮轮码头,可以令香港受惠于亚太区及全球邮轮业增长,以及中国内地游客增加;加上香港因地理位置及与内地的联系,相对于区内其他具潜力的基地港口,享有竞争优势。
根据2009年在财委会申请拨款时的文件披露,政府预料当邮轮码头设施投入服务后,配合适当的推广策略,邮轮业可在2023年带年每年15至26亿元的经济效益,推算2023年香港整体的邮轮停泊次数为181次至258次,乘客出入境数字的推算则为56.4万至104.1万人次。
未提经济效益 只称停泊次数旅客量已达标
码头启用后,时任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分别于2017年及2019年在立法会回应议员使用率问题,强调早于2017年邮轮停泊次数已达到186次、乘客人次达78.4万人,即已“达标”,更称提早6年达到2023年期望水平,但两次答复均未提及经济效益。
据邮轮码头官网资料,2020年及2021年经济贡献因疫情降至1.9亿元及7.19亿元。撇除疫情因素,邮轮码头虽然在2017年经济贡献达到15.71亿元,但其后的2018年已回落至14.13亿元,自此未再超过15亿元。
旅游事务署在2019年呈交立法会文件,显示2018 年停泊量及邮轮旅客分别为210次 及 875,212 人次。当年据问卷调查统计旅客消费,综合零售饮食、旅行社、酒店等,邮轮业所带来的产值约为 17.36 亿元。
早在码头兴建前,外界亦曾有不同声音质疑是否确有需要大兴土木设新邮轮码头,发展商九龙仓曾在公众咨询中曾提出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发展尖沙咀海运码头(由九仓持有),但政府却认为,海运码头停泊设施不足以应付市场及旺季需求,明言香港需要新的邮轮码头。
倘计算交通方便程度,尖沙咀海运码头的确更成熟,但政府如意算盘是新邮轮码头可有两个泊位,处理旅客量大增,但事后看来,对地理位置问题似乎未有充分评估。
▼8月4日 “海洋光谱号”停泊启德邮轮码头▼
2、交通接驳屡成死穴
启德邮轮码头位处启德新发展区、前启德机场跑道末端,附近没有港铁站。邮轮码头于2013年6月落成并开放,启用不足一年就迎来“压力测试”。2014年9月29日,启德邮轮码头首次有两艘大型邮轮,即海洋航行者号和蓝宝石公主号,同时靠泊启德邮轮码头,同一时间为码头带来超过5600名旅客,然而当年交通接驳设施不足,旅客逼爆码头,苦等交通工具场面遭受诟病。
当年新闻画面,市民未必历历在目,但已为时任政府“上了一课”。根据时任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于当年10月回复谢伟俊议员的质询,指当局及码头营运商事前已与的士业界沟通,“码头营运商会在邮轮停泊码头的日子早一天向的士电台发放资讯(如旅客登岸的时间及客量),并采取新措施,在邮轮停泊的早上,透过的士电台作特别宣传,亦会派员到码头附近(如石油气站),呼吁的士进入码头载客……的士司机从码头接载乘客离开,可获派发20元的隧道劵。”
曾提单轨接驳 最终束之高阁
苏锦梁又提到,“码头营运商及相关政府部门会继续与的士业界保持紧密沟通,探讨如何进一步改善安排,方便更多的士同业到邮轮码头接载乘客……相关部门已为启德发展区进行整体交通影响评估,并陆续进行道路及基础设施工程”,他又提到,政府会在2015年就九龙东环保连接系统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
向的士司机派发优惠券的做法,原来早有“前科”,但遗憾是十年过去,旅客苦候的士的场面再现,今次政府向的士司机派发,已变成石油气券。更讽刺是,政府曾承认需改善交通,包括“解药”之一、当时仍在计划研究的“九龙东环保连接系统”,亦即启德居民期盼已久的“单轨”,已被政府束之高阁,曾经在规划图纸上出现的邮轮码头单轨站,亦只是不能成真的“概念股”。
审计署曾轰交通不足 政府仅回应:一直不断改善
其实早于2006年,当时的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在政府决定兴建邮轮码头后,向立法会规划地政及工程事务委员会文件中,在检讨发修订启德发展大纲图时,已预示日后运输或有困难,更指会计划尽早提供运输基建以改善邮轮码头接驳至周边已发展地区。
不过,旅客逼爆码头后,政府才急忙推改善措施,惟审计署曾于2017年发表审计报告,批评邮轮码头交通配套不足,包括免费穿梭巴士减少、料长远未能维持服务;的士站有大量候车乘客,营运商迟交交通管理计划等。
时任商经局局长邱腾华曾回应指,已一直不断改善码头交通配套,包括安排码头附近两个购物商场提供的免费穿梭巴士服务及开办新巴士线。
▼启德邮轮码头▼
曾称疫情复常时 交通安排足应付需求
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一度令邮轮业停摆,但政府或许忙于抗疫,已忘记如何把握时间改善码头一带交通,即使邱腾华2021年再回应立法会议员查询时,亦称恢复接待邮轮停泊时,的士和穿梭巴士服务亦会恢复,预料“足够应付需求”。
急开跨部门会议商改善策略
旅客苦候车辆出入码头的戏码重演,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周三(9日)亲身视察后,承认交通状况“不理想”,可能“影响香港的形象”,强调政府已高度介入处理问题,“但……提供的交通服务,与最初想像有些分别。”今次政府搬出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由他主持跨部门会议,率多个相关政府部门,与码头营运商开会,商讨日后邮轮停泊启德邮轮码头的交通接驳问题,8月19日再有一艘大型邮轮访港,跨部门会议是否可交出“良方”,还需时间验证。
3、落船只见“十室九空”,落成十年才检讨定位
不少访邮轮码头的旅客,除了提出交通问题,亦向传媒抱怨占地宽度的码头“十室九空”,连一家便利店也没有。翻查文件,商经局2017年曾称码头附属商业区“只是支援邮轮运作”,并称码头应“功能为本”,不可能在不损邮轮码头处理旅客效率下增加商业区面积。
十室九空赶客 杨润雄认无作商业考虑将检视定位
不过,码头欠商店形同“死城”,的确影响旅客观感,《香港01》记者日前巡视码头,免税店已全部结业,只有一间主要接待团餐的酒楼、主要服务码头职员和附近地盘工人的茶餐厅、以及位于天台的亲子餐厅。
杨润雄再度解释码头主要用途是旅客上落船用,不是要成为商场,承认设计上无作商业考虑,但他亦提到,注意到启德发展区发展趋势,同意会检视发展定位。不过,他未有再深入解释码头的定位有何问题或发展方向,只称是“中长期工作”。到底启德邮轮码头未来是否仍以“亚太区邮轮中心”为目标,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