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海难|涂谨申指政府态度转变成关键 冀死因研讯披露更多资料

撰文: 何瑞芬
出版:更新:

2012年南丫海难酿成39人死亡,遇难者家属11年来追寻真相冀还死者公道,终在昨日(26日)获高等法院上诉庭裁定两名家属上诉得直,下令须为两名死者召开死因研讯。上诉人、海难幸存者兼死者家属赵炳全今日(27日)指,当时打定输数,故对获判上诉得直感开心,“真系想喊咗出嚟,好开心,好欣慰。”

协助家属多年的前立法会议员涂谨申表示,死因研讯得以展开,料与政府态度转变有一定关系,称上届政府反对此事,但今届律政司司长曾于上任后不久回复家属,称对此事保持中立,令家属有希望去原讼庭申请,失败后再上诉终于成功。他强调,事件如同上诉庭法官判辞所述,涉及极大的公众利益,且在独立调查委员会过后出现更多新证据,包括“海泰号”木制船头其实有加装铁片,致插穿“南丫四号”船身,种种原因令“南丫四号”急促沉没。

赵炳全今早出席商台节目《在晴朗的一天出发》提到,昨日到法庭听取上诉庭裁决时,“我打定输数,以往一样是上次嘅结果”,甚至认为“呢一步都行到掘头路,真系输咗真系冇喇”。他坦言结果令人喜出望外,“真系想喊咗出嚟,好开心,好欣慰”,亦相对感谢法庭及其他为此案付出过的人。

上届政府反对召开死因庭 今届态度改为中立

家属11年来追查真相屡屡碰壁,多年来一直协助家属的前立法会议员涂谨申罕有出席电台节目,他分析家属终于如愿,与政府态度转变也有一定关系。他表示,上届政府立场是较反对召开死因研讯,至今届李家超政府,新任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去年上任不久后,即回信家属称对此事立场改为“保持中立”,令家属感到有希望,继而向原讼庭提出申请召开死因研讯。

死者家属梁淑玲及赵炳全得悉上诉庭裁决,终露出笑颜。(凌子淇摄)

他说,初时对原讼庭抱有希望,惟审判时原讼庭法官同意当时死因裁法官判断,认为独立调查委员会已揭露大部分真相、后续也有刑事检控,“家属角度可能系知六七成真相,但呢件事对家属、对社会都好重要,涉及海上安全同成个制度问题。”

涂谨申赞扬上诉庭判辞有新观点

涂谨申指出,律政司因对此事保持中立,未派代表律师上庭。他大赞上诉庭法官判辞写得好,并非只陈辞家属方观点,更加入新观点,包括看到有证人原本口供,以及警察独立调查的口供有不吻合地方,例如水密门的测试等;判辞也强调船员是否涉24小时工作,并认为该议题在现时也需要探讨。

死因庭有机会让家属在庭上提问

涂谨申又说,独立调查委员会上,船商、船厂等都有代表律师,反而家属却无盘问权,是极大不公,今次死因研讯终有机会让家属发问了解真相。
他亦称,法庭有权要求政府部门提交更多未公开的资料,包括当年运输及房屋局未有公开的内部调查报告。他说,当时政府只允许立法会议员在签署保密协议后,以闭门形式阅览全份报告,甚至抄下的笔记也不能带走、需要封存,当时曾看过报告的议员也不多。

赵炳全则称,冀知道事件始末,“对家属一直系个谜,只系表面证供或事件,解释唔到点解只船咁快沉……对遇难死者、遇难嘅姐姐都交代唔到,系墓碑前我讲唔出你真正原因点死。”

遇难者赵少琼胞弟、申请人之一赵炳全(右)在前立法会议员涂谨申(左)。(资料图片/凌子淇摄)

呼吁市民继续提供更多资料及作供

赵指,随时间过去,有不少有心人向家属提供有用资料,包括指出“海泰号”木制船头或加装金属片等。涂谨申则补充,当时有专家证人指有冲力太大,才令“海泰号”木制船头插穿“南丫四号”铝制船身,也有政府代表提到“海泰号”船头安装了尖角L型保护铁片,型状与“南丫四号”船身撕裂裂痕相同,因此才凿穿船身导致极快下沉,而该些疑点在独立调查报告均无详细提及。

涂亦称赞警方在海难调查用心仔细,呼吁倘有人对当年海难有更多资料,应尽快与警方联络、或让法庭知道该些资料。赵炳全亦希望相关人士可到庭上作供,“唔系香港我冇办法,唔愿返来作供都冇办法,咁要捂住良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