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车祸潍仔乐观克服伤患获嘉许 视伤疤为上天警示:要好好做人

撰文: 胡家欣
出版:更新:

2022年11月初,14岁的彭利潍在元朗散步时,不幸被私家车撞至命危,与死神擦身而过,凭著意志存活下来,留院约60日后,迎来漫长的康复路,现时盆骨、手和神经系统依然出现重大问题,未来有机会要再接受手术。潍仔乐观面对,视身体伤疤为上天警示,提醒要好好做人,成为今届青协“中电新世代.新动力奖励计划”20位得奖青少年之一,获表扬坚毅抗逆精神。

潍仔潍仔正就读元朗公立中学中三级,他乐观面对,视身体伤疤为上天警示,提醒要好好做人。(林霭怡摄)

场刊的资料透露潍仔康后的心路历程,留院时经常询问医生为何未能出院,入睡前都会想“为什么自己会这么不幸?”

潍仔起初对身体伤患感到焦虑,在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的鼓励后,学习乐观面对,勇于学习和适应困难,又提到社会的鼓励和支持,令他感受到人间有情。

面对学业成绩和运动能力下降,潍仔以正面态度面对,称不会放弃自己,视身上的伤疤,为上天的警示,提醒要好好做人。

+2

另一得奖人中一患毛囊炎 病情转折一度危殆

另一位得奖学生是就读佛教筏可纪念中学中五学生陈晓绢,她于中一时因毛囊炎恶化需接受手术,康复期间感染流感,引发心肌炎,病情一度危殆,一度入住深切治疗部。

经过两个多月的疗养后,晓绢终可重返校园,不过,面对新环境的挑战,加上经常请假覆诊,她难以追上学习进度,与同学间的关系亦疏离。

重返校园遇困难患焦虑症

晓绢身心状况开始有异,亦有缺课问题,家人初时并不理解,经常与她发生磨擦,直指她无理取闹。她最终在姊姊陪同下求医,诊断患有焦虑症。

在医生的协助下,家人对晓绢有多一份理解,关系有所好转,晓绢亦选择转校重新适应。她在学校老师及宿舍何监的悉心辅导下,勇敢踏出舒适圈,学习面对学习压力,亦投入校园生活,例如在学校音乐剧负责服装部工作,从中找到上学的趣味,并学懂与人沟通合作。

骨癌女生休学三年 遇疫情碍重返校园

克服身心挑战的学生,尚有来自裘锦秋中学(元朗)中五生黄希敏。原为跨境学生的她,中一确诊骨癌,需休学三年。

期间,出身清贫的希敏,须长时间暂住医院或麦当劳叔叔之家,既要承受化疗的痛楚,又要以补习和视讯方式追赶学习进度,好不容易完成初中三年的课程。

2020年爆发新冠疫情,全港学校不时停课,令希敏难以重返校园生活,靠爸爸的支持,熬过遥距学习。随著疫情缓和之后,原本可逐步回校上课,希敏却遇上病情复发。身处校园的日子短暂,令她不适应人际交往,对于同学和身边人感到陌生,甚至害怕面对他人。

不过,希敏相信人生是先苦后甜,未来一定有彩虹,在学习上会动向老师求助,努力完成练习,身边亦尚有姊姊、老师及同学无私帮助。

年轻的岁月,经历长期治疗,希敏说,从病房中看到更弱小的病童,令她自觉比其他人幸福,亦明白内心要强大,才可克服当前的困境,决定以乐观、坚强的心态,战胜病魔。

青年协会总干事何永昌表示,今年共接获100间学校及青年服务单位提名249位学生参与,竞争激烈。中华电力企业发展总裁庄伟茵表示寄语年青人要毋惧困难,未来在自己手中掌握;香港未来亦在年青人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