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警告|孙玉菡:1小时为基础 短时间重发不影响防暑可行性
劳工处于上月2日根据《预防工作时中暑指引》三度发出“工作暑热警告”,由取消至重新发出分别只相隔10分钟和20分钟,有立法会议员就此向政府提出质询。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今日(5日)指,“工作暑热警告”发出后最少会维持1小时,而指引内所建议的工作与休息安排亦是以1小时为基础,短时间内重发警告,并不会影响警告生效时段内按每小时需要实施防暑措施的可行性。
他又表示,劳工处会小心留意在此新系统下各种出现的情况,并与天文台共同探讨进一步优化系统的空间和方法。
▼5月8日 劳工处公布《预防工作时中暑指引》▼
谢伟铨批评发出警告的资讯混乱
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议员谢伟铨今日于立法会提出口头质询时批评,“工作暑热警告”资讯混乱,“好多业界、雇员或者雇主方面都希望跟,但唔知点跟”。孙玉菡指,“工作暑热警告”发出后最少会维持1小时,而指引内所建议的工作与休息安排亦是以1小时为基础。他说,虽然警告取消后技术上确有可能出现因“香港暑热指数”再度上升而在短时间内重发警告的情况,但并不会影响警告生效时段内按每小时需要实施防暑措施的可行性。
劳工处会与天文台探讨优化方法
他指出,“工作暑热警告”为新推出的警告系统,劳工处会小心留意在此新系统下各种出现的情况,并与天文台共同探讨进一步优化系统的空间和方法。
“工作暑热警告”建基于天文台于京士柏的香港暑热指数测量数据而发出,劳工界立法会议员周小松关注,京士柏的指数未必能够反映到全港所有地区的热压力情况,提及很多于机场停机坪工作的工友,在没有发出警告的时间在其工作地点量度得40度高温。
孙玉菡回应指,以其理解,天文台未有计划在京士柏以外另设地点量度暑热指数,当局未来会继续与天文台保持密切沟通,尽可能用好现有暑热警告以及《预防工作时中暑指引》,为工人提供更好的防范措施。
不能只参考温度因素
对于立法会议员陈健波指“工作暑热警告”涉及多项因素,变动很大,建议只以温度作为标准。孙玉菡表示,中暑风险不能只是参考温度,亦要参考湿度及太阳幅射,当时天文台设计“工作暑热警告”,曾与中文大学医学院合作评估过入院风险。他又指,如果只著重温度,未必适合香港情况:“有时候一个温度,但湿度唔同,对于人嘅中暑风险都唔同”。
孙玉菡指,当时设立“工作暑热警告”经过详细讨论,亦考虑了不同科学数据,目前参考的指数是最适合香港情况。
▼5月18日 首发工作暑热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