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教鞭在即 港大张志伟称麻醉科也重医患沟通:唔系病人瞓咗就算
许多人将麻醉科医生称为麻醉师,也有误解麻醉科医生只负责下麻醉药不应称为医生。投身大学工作数十载,港大麻醉学系临床教授及系主任张志伟决定今年退下火线,转战私人市场。临别在即,他接受问访时反驳麻醉科医生不用与病人沟通、也未必必需懂广东话说法,张强调麻醉科医生与病人沟通十分重要,慨叹普遍市民对专业认知存误解,“坊间以为我哋畀病人瞓咗就算,其实唔系。”离开教与授岗位后,他仍会心系麻醉学系科,期望港大可以给予更多资源,市民亦可对麻醉科医生有更多认识。
多年来推动大众认识 张志伟叹:好多人仲唔知麻醉科医生做咩
“好多人都唔知麻醉科医生系做啲咩,系认知嘅问题。”访问之时,讨论区正有帖文讨论麻醉科医生只负责下麻醉药不可以称为医生。对于社会种种对麻醉科医生的看法,张志伟慨叹,多年来推动大众对麻醉科医生认识,惜一般人的认知仍停留在很多年前,甚至存在误解,“好多坊间以为我地比病人瞓咗就算,其实唔系。”
麻醉科医生在“围手术”有重要角色 沙士新冠也有入ICU救人
他解释,医学进步,麻醉科医生在整个“围手术”过程有重要角色,包括在手术前评估病人和术前准备,手术中负责麻醉及监察病人情况,以至术后情况跟进和处理、痛症管理等,“廿几年前嘅麻醉科,病人瞓咗就算,瞓咗醒返,手术之后痛唔痛都未必理,但今时今日已好唔同。”他补充,深切治疗及疼痛处理也是从麻醉科引伸出来的专科,而当沙士及新冠肺炎时,麻醉科医生亦要到深切治疗部救人。
反驳麻醉科医生不用与病人沟通之说:问唔到答唔到有咩事点算?
普罗大众以外,医管局在海外聘请医生时,也曾提到麻醉科医生大部份时间都不用与病人沟通,故不需要懂广东话,张志伟却说,麻醉科医生与病人的沟通是十分重要,“可唔可以就咁签个同意书呢?有啲嘢问唔到答唔到,有啲咩事点算呢?”
他强调,并非指不懂广东话不能在港当麻醉科医生,也明白如人手不足无办法都要引入海外医生,但若不谙广东话,便可能麻烦到护士帮忙协助翻译,“不过如果连服务都提供唔到,咁就一定引入(海外医生)㗎啦。”
麻醉科专科学院积极研究可否认可更多麻醉科专科资历
他补充,各地对于麻醉科的专科资历要求的培训都不同,如澳大利亚、英国及纽西兰则十分类似,但美国的培训则已与香港很不同。他表示,麻醉科专科学院已积极研究可否认可更多麻醉科的专科资历,如提供一些额外培训以满足本地的资历要求。
医管局及大学人力资源架构如“金字塔”难挽人才 张志伟:止血都重要
作为港大麻醉学系系主任,他感慨现时医科生不少在考获专科一两年后做转战私营市场,而医管局及大学人力资源架构如“金字塔”,晋升难是因素之一,“招聘人才重要,但止血都系重要。”他以自身在大学工作多年为例,认为大学做的事不比医管局少,但薪金却比医管局少,形容如果不是有心好,难会选择在大学工作。
他亦提到,即使麻醉科学系很受欢迎,惟资源一直不多,“我读书时教麻醉科嘅有4个人,都𠵱家都仲系4个人。”庆幸的是,他指现任的港大医学院院长刘泽星十分支持麻醉学系科,亦有给予更多资源麻醉学系科去找人才。
身体现警号决转战私人市场 张志伟:唔舍得呀
投身大学工作数十载,.在临床、教学上均全力以赴,张志伟的身体亦出现警号,故决定在今年退下火线,转战较为轻松的私人市场,“真系好攰,咁多年都无咩假放。”不过,即使离别在即,张志伟仍心系麻醉学系科,期望港大可以给予更多的资源予麻醉学系科,而市民亦可以对麻醉科医生有更多认识。他又透露,由于人手不足,他在港大教学的工作亦不能完全放下,仍在商讨是否以兼职形式续在港大教学,“唔舍得呀,喺到做咗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