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塌物|委员会提23建议包括频密检测高危点 另倡增医学工程师
多间公立医院早前连环爆出冧石屎等事故,医管局因此成立的“检视医疗仪器及设施保养维修事宜委员会”,今日(7日)交代报告内容及建议。委员会主席温文仪表示,经视察后委员会提出了23项建议,当中包括增聘医学工程师以监督风险级别IV的医疗仪器,预料或要增聘一倍的医学工程师人手以应付相关工作量。
另外,就各楼宇结构安全,他表示,现时规定三年一检并不安全,认为各联网应按楼龄、使用量、结构/建筑物料的独特性、剥落记录及风险状况,为楼宇订立“周而复始保养计划”及“编订时序的规划保养”计划 。
医管局今年3月6日公布成立检视委员会检视公立医院医疗仪器及设施的保养维修、应变及整体管理、沟通机制。 医管局指,委员会先后召开九次会议及实地考察七间医院,听取员工及业内专家意见,就加强保养医疗仪器、内部员工勘察楼宇安全及引入科技等,并提出23项建议,以保障病人及员工安全。
增聘医学工程师协助监督维修
据检讨委员会的报告指出,现时医管局不会安排医学工程师在场参与保养维修服务,全依靠保养承办商在完成保养维修服务后会提交服务报告,惟签署报告的前线临床员工对医疗仪器的保养及验收保养服务的程序没有技术知识或培训。至于有相关培训的联网医学工程师有80%至90%的工作时间要为医疗仪器的采购提供技术支援,少部分时间参与监督保养维修。
检讨委员会的报告亦发现,医管局总部及联网的医学工程师工作重叠外,他们的工作范围、角色和职责并未有明确界定。另外,医管局并无程序核实在现场提供保养维修服务的承办商人员的资历。
有见及此,检讨委员会建议由医学工程师处理及签署选定风险级别 III 及所有风险级别 IV 的医疗仪器的保养维修服务报告,而前线临床人员则在保养维修服务后进行功能测试。医管局检视医疗仪器及设施保养维修事宜委员会主席温文仪解释,由于医管局每年进行超过351,000次的医疗仪器维修保养,即每间医院每日平均都有33至34次,故如相关工作量甚大,有必要增聘医学工程师人数以应付相关工作。
至于要增加多少人手,他预料,或要增聘一倍的医学工程师人手以应付相关工作量。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补充,为减轻联网的医学工程师的工作量,局方亦会增加统一采购,明白现时不同行业都出现缺人情况,如发现招聘人手的进度未如理想,会利用科技等仪器以减低工作量。
就楼宇安全结构方面,委员会则建议改用内部员工进行安全检验。温文仪解释,因医管局楼宇检查结构保养人数有740人,而现时外判予承办商的人力都只是20至30人,认为如由医管局增聘人手后再自行负责楼宇安全检查,可以更理顺现行检查楼宇安全程序,“希望佢地当𠵱度好似自己屋企咁,增加佢地对楼宇安全责任感。”他亦指,内部员工对临床运作较为熟悉,可以对楼宇安全进行直接监控。他补充,现时由一个承办商负责所有公院楼宇勘探并不合适,同意日后类似的项目可以分拆标书。
葵涌医院石屎剥落显示“三年一检”不可行
温文仪亦指,现时以三年一检进行楼宇勘探不可行,以葵涌医院石屎剥落的事件为例,外聘顾问在2022年1月19日曾交报告指未有发现石屎剥落情况,惟事后因出现渗水事宜故至今年3月发生石屎剥落。委员会曾向资深测量师查询,要多久才可以透过勘探得悉石屎因渗水而有剥落危机,获回复指即使在事发前六个月进行勘探亦未必可以得悉。
他建议不为楼宇检查定硬性标准,各联网应按楼龄、使用量、结构/建筑物料的独特性、剥落记录及风险状况,为楼宇订立“周而复始保养计划”及“编订时序的规划保养”计划 ,“如涉及渗水嘅地方,可能要少过六个月就检查一次。”
高拔升表示,员工及病人安全是医管局最重要考虑,会尽快执行相关建议。另外,医管局亦会在各医院成立安全委员会(Hospital Safety Committee),由院长做主席,另外行政事务同事亦会加入,并会定时邀请临床同事反映意见,合力监察医院的情况。
另外,委员会另一重点建议是使用更多的科技协助楼宇勘探,医管局策略发展总监程伟权表示, 现时医管局亦有科技协助楼宇勘探,但未来会增加使用无线湿度感应器等。另外,医管局用会与本地大学机构合作,应用新技术监测建筑物及设施的保养状态,包括压电陶瓷感测器、探地雷射等,监察石屎及天花情况,但现时仍要与大学教授商讨可以如何处理。
彭鸿昌:虽会增人员工作量但都是值得
关注病人权益的社群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表示,相关报告十分全面,相信要落实难免会加重前线医护及医学工程师的工作量,但认为如为工作环境较为安全都是值得。不过,他认为医管局亦可考虑监察海外的一些医疗仪器的安全指示,以联合医院手术灯为例,在未跌下前外国已有类似事故。他续指,虽然外国的事故不属安全警示级别,但已是“黄灯”,认为如医管局可以在留意到安全指示后就增加对相关仪器的监察则更好。
工程师学会会长卜国明表示,现时全港医学工程师的人数不多,由于不掌握医管局现时有多少名医学工程师,故难以评论可否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招聘,“如果佢而家得10个,要请一倍去到20个咁样咁应该冇问题嘅,但如果佢话依加已经有50个,咁就可能有啲困难。”他又指,监督医疗仪器的维修工程不可由一般工程师负责,因医疗仪器涉及的工程程序很专门。
医管局表示,现时共有15名医学工程师。
委员会医疗仪器保养维修建议:
1.医学工程人员应按医疗仪器的风险级别,在场监督承办商的保养维修工作
2.扩大医学工程人员的编制并制定程序,检查及监督承办商的保养维修工作
3.采购新医院的医疗仪器以及主要的保养维修合约,应在联网的参与下,由总办事处集中处理
4. 医管局应设存库,完整地储存所有医疗仪器的相关手册
5.创建系统去核实承办商仪器保养维修人员身份,亦须要求承办商定期进行自我评估
6. 利用资讯科技将保养维修服务的工作流程数字化
7. 联网的医学工程人员应专注于医疗仪器的保养维修,而文职人员可提供行政支援
8.加强医疗仪器保养维修人员的专业发展和培训
委员会设施保养维修建议:
1.按楼龄、使用量、结构/建筑物料的独特性、剥落记录及风险状况,为楼宇订立“周而复始保养计划”及“编订时序的规划保养”计划
2.清晰界定医管局总办事处和联网/医院设施管理人员的角色及责任 3. 利用资讯科技方案,全面记录楼宇检验及维修情况;运用新科技的工具/仪器 对楼宇状况进行检验、监测及评估;以科学方法分析针对漏水/渗水的根本原因
4. 七个联网应各自透过一个仔细监察的过渡期,逐步创建一支由不同界别的建筑 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
5. 扩大联网/医院和总办事处的人手,达致由内部员工负责楼宇状况勘察及对楼宇安全检验进行直接监控的目标
6. 为联网/医院设施管理团队提供专业培训及加强职系管理
↓↓葵涌医院冧石屎↓↓
↓↓青山医院冧石屎↓↓
↓↓联合医院堕手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