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奖2023|7科学家得奖 华人数学家丘成桐获颁数学科学奖

撰文: 何瑞芬
出版:更新:

“邵逸夫奖”今日(30日)公布得奖名单,7名科学家获颁奖项。当中香港成长、于中文大学毕业并曾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的华人数学家丘成桐,与美国芝加哥大学数学教授弗拉基米尔.德林费尔德 (Vladimir Drinfeld),同获颁数学科学奖,以表彰他们对数学物理、算术几何、微分几何和凯勒几何的贡献。

“邵逸夫奖”今日(30日)公布三个奖项的得奖名单:

天文学奖平均颁予

马修.贝尔斯 (Matthew Bailes),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 (ARC) 引力波发现卓越中心主任

邓肯. 洛里默 (Duncan Lorimer),美国西维珍尼亚大学物理及天文学系教授暨临时系主任及埃伯利文理学院研究副院长

莫拉.迈克劳克林 (Maura McLaughlin),美国西维珍尼亚大学物理及天文学埃伯利家族杰出讲座教授

得奖原因:表彰他们发现快速电波爆发。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平均颁予

帕特里克.克拉玛 (Patrick Cramer),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多学科科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系主任暨马克斯 普朗克学会候任主席

伊娃.诺加利斯 (Eva Nogales),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结构生物学杰出教授

得奖原因:表彰他们开创性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使负责基因转录的蛋白质机制能够於单个原子尺度上视觉化。他们揭示了生命的基本过程之一的基因转录机制的每一个步骤,正常的基因转录如何促进健康,以及机能失调如何导致疾病。

数学科学奖平均颁予

弗拉基米尔.德林费尔德 (Vladimir Drinfeld),美国芝加哥大学哈里.普拉特.贾德森杰出服务数学教授

丘成桐 (Shing-Tung Yau),中国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得奖原因:表彰他们对数学物理、算术几何、微分几何和凯勒几何的贡献。

丘成桐中大毕业 美国留学曾任教史丹福大学、哈佛大学

7名获奖科学家中,数学奖得主丘成桐是著名华人数学家。他在1949年于汕头出生,其后来港生活,17 岁培正中学毕业后,1966年至1969年于中大修读数学系,3年间便完成4年制的大学课程,在1971年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获得博士学位,至2022年退休前,曾任教美国史丹福大学、哈佛大学等名校。

他自2003年起成为中大杰出特聘教授,现时是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他是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与博士生导师陈省身均获沃尔夫数学奖

丘成桐早在1982年33岁时,获得颁予不超过40岁数学家的菲尔兹奖(Fields Medal),该奖被认为是年轻数学家的最高荣誉,有数学界诺贝尔奖(不设数学奖)美誉;他在2010年再获沃尔夫数学奖(Wolf Prize in Mathematics),该奖被认为是最接近诺贝尔奖的奖项,每年只颁予一至两位学者,历来只有两位华裔学者得奖,另一人为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已故数学家陈省身,即科技大学前校长朱经武岳父。

陈省身与丘成桐为两师徒,丘中大毕业后往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深造,在陈省身指导下,仅用两年就取得博士学位。

中大段崇智:感谢丘成桐培育数学英才

中大表示,丘成桐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数学家,他证明了卡拉比猜想,对现代几何与拓扑学的发展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校长段崇智表示,邵逸夫奖是国家最高学术荣誉之一,丘成桐获此殊荣,中大仝人深感骄傲,并代表大学师生向丘致以诚挚祝贺,感谢他多年来春风化雨,不遗余力培育数学英才。

美国芝加哥大学哈里.普拉特.贾德森杰出服务数学教授弗拉基米尔.德林费尔德 (Vladimir Drinfeld),与丘成桐同获今届数学奖,表彰他们对数学物理、算术几何、微分几何和凯勒几何的贡献。

“邵逸夫奖”共设有三个奖项,分别为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每年颁奖一次,每项奖金120万美元(约940万港元)。今年为第20届颁发,颁奖典礼定于本年11月12日 于香港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