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齐放纸飞机 社工吁“放手”予子女飞翔 学面对失败更重要

撰文: 曾向铨
出版:更新:

社会竞争大,家长害怕子女“输在起跑线”,在压力下催谷子女学业成续,要求他们十项全能。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举办亲子放纸飞机比赛,寓意家长放手让孩子飞翔,“放手不是不理会,而是要做到Good enough”,辅导员吴永权如是说。

30个家庭参加“那一天我们会飞”放纸飞机活动。(钟伟德摄)

协会属下的小学辅导服务处今日举行“那一天我们会飞”放纸飞机活动,30个家庭首先在机师指导下学折纸飞机,然后分组举办简单比赛,体验“放手飞翔”的感觉。

吴永权(右)表示,“good enough”是指管教子女上做到不多不少,而非完全不理会。张绮茵(左)亦认为,家长应多一份鼓励,让子女多一点思考。(钟伟德摄)

事事着紧子女表现的“怪兽家长”,不局限于中小学。本身是社工的协会服务处辅导员吴永权称,曾听闻有幼稚园办拍球比赛,女生练习表现一向良好,到比赛时失准,三甲不入,家长向学校投诉计分方式不准确。吴表示,家长着重小朋友成功,以为只靠成功才建立到信心,但有时教小朋友面对失败更加重要,透过失败才能进步。

放手是做到不多不少

中、小学生年纪轻,遇到失败未必能妥善处理,家长难以安心放手不理。吴永权认为,放手是种艺术,“good enough”是指做到不多不少,“不是完全不理小朋友,让他跌到头破血流…而系要在旁边教导他,每次失败当中应要学到的事”,而拿揑放手的程度绝不容易,家长同样需边学边做。服务处学生辅导主任张绮茵亦认为,家长多一份陪伴及鼓励,子女多一点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真正让子女成长。

即使下定决心放手,又该从何处“放”?张绮茵表示,家长包办子女日常生活细节,导致他们到小三、小四都不懂绑鞋带、清洁自理,大小肌肉、手眼协调等能力发展较慢,认为可在生活自理上开始放手。吴永权就认为,家长应先放低社会价值观,再按子女能力,给予他们发展兴趣。

小朋友出全力放纸飞机。(钟伟德摄)

参加今次活动的余太表示,9岁的儿子初升小学时,自己较紧张,会催谷他温习,但成绩不似预期,亦会令他发脾气,“催谷会有反效果”;其后只要求他尽力,不必追求好成绩,成绩反而有大进步。余太认同要放手让子女学习,现时会教儿子过马路要注意的地方。

吴先生指“放手”观念对他有所冲击,会尝试实践。(钟伟德摄)

吴先生亦指,现时很多家长因担心子女学业,在不知不觉间“做多咗”,“到默书考试,即使儿子疲劳,自己亦会提醒温多少少、早些起床温习。”对于放手让子女自主学习,吴先生坦然今次活动有所冲击,但未必能即时做到,“大围气氛都紧张学业时,自己很难做到,但会尝试调节自己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