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巴、智轨是什么?颜汶羽分享第一身经验 促九东引内地捷运系统
政府约10年前提出兴建东九龙线,直至去年决定不用重铁,改为“高架无轨捷运系统”形式发展。然而,香港从未发展过同类运输系统,多个政党近期频频北上“取经”,参考内地经验,并建议引入香港。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颜汶羽早前亲身体验深圳比亚迪总部的“云巴”,即一款高架轨道纯电自动列车;又到湖南省株洲市乘坐由中国中车研发的“智轨”,为一款无实体轨道的纯电自动列车,可以于公路上行走。
颜汶羽表示,据其了解,政府之前就东九龙线捷运系统展开研究时,曾经研究“智轨”方案;至于“云巴”在多个政党提出后,政府亦曾研究了解。他表示,由于政府最初是提出“高架无轨捷运系统”,但由于“云巴”需要轨道,未知政府最后会否考虑。不过他亦强调,“云巴”相对于“智轨”,其高架桥趸更轻巧,或更易配合东九龙的狭窄环境。
问到整体上何者较优胜,颜认为舒适度、成本、兴建时间其实都相若,最重要是政府愿意于东九龙线率先引入全新的捷运系统,之后再于启德兴建,强调:“(启德)CBD2(第二个核心商业区)嘅成败系单轨列车”。
“高架无轨捷运系统”料上半年完成可行性研究
政府于《铁路发展策略2014》提出兴建东九龙线,至今已几乎10年。根据政府最新说法,其走线全长约四公里,由宝达、经秀茂坪、顺安、顺利、彩云接连港铁彩虹站,由于地势起伏,重铁的爬升能力又有限,故改为采用“高架无轨捷运系统”形式发展,预计今年上半年完成技术可行性研究。
“云巴”由比亚迪研发 重庆应用
颜汶羽日前接受《香港01》专访,分享乘坐“云巴”及“智轨”的体验。“云巴”由比亚迪研发,除了于深圳比亚迪总部使用,亦于重庆市璧山区应用。颜汶羽透露,“云巴”属无人驾驶、以电力推动的捷运系统,每卡可载约70人,可增至八卡,即载560人,最密两分钟一班,其爬坡能力最高可达每100米爬12米,最高时速80公里。
▼颜汶羽试坐“云巴”▼
至于“智轨”,由中国中车旗下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研发,现时于湖南省株洲市使用。颜汶羽指,“智轨”同样以电力推动,亦是无人驾驶,但毋须实体轨道,列车依从地上的白色虚线,便会自动感应,沿着虚线于干道上行走。他续指,内地的“智轨”会与其他汽车共用道路,但可能会另划专线。
“智轨”曾于哈尔滨、卡塔尔试验
问及相关技术是否可适于恶劣天气,他表示“智轨”曾于哈尔滨的零下严寒天气,以及卡塔尔高达摄氏60度的酷热天气应用,相信没有问题。另外,“智轨”可以三至五卡车,每卡可载100人,即最多约500多名乘客;其爬坡能力最高可达每100米爬10米,最高时速70公里。
▼颜汶羽试坐“智轨”▼
成本方面,他表示两者都较重铁便宜,根据内地估算造价,“云巴”每公里连同高架天桥轨道,成本每公里约一亿人民币;“智轨”则每公里5,000万人民币,但不包括高架天桥。他解释,内地的“智轨”都是在道路上行驶,未曾试过另建高架天桥应用,但对方指其实亦可兴建天桥行走,技术上相同。他估计,在连同天桥后,两者成本相若,但强调只是以内地标准的造价,香港建造时有不同。
至于舒适度,颜表示,“云巴”感觉上更似地铁;“智轨”的环境似高铁,认为两者舒适度相若,不过“智轨”的车身更宽阔。
“云巴”较轻巧适合狭窄环境
何者较为优秀呢?颜汶羽表示,两者始终难以完全直接比较,最重要是政府确实愿意采用新的捷运系统,形容为“交通政策大突破”。不过他亦指,由于东九龙线沿线现有道路狭窄,相比之下“云巴”有一项优势,就是车身、轨道较窄,因此天桥可能只需3至4米阔,内地最幼的相关柱趸更只是1.5米,“两座大厦中间穿过都得”。
相反,颜表示“智轨”预计桥面较阔,桥趸可能阔约13米,成为一大隐忧,未知是否完全合适东九龙。他又指,去年底政府展开研究时,便有研究“智轨”;但“云巴”则是近月由政党提出后,政府才加以研究。然而,他亦提到“云巴”有一隐忧,便是政府最初提出的前设为“无轨”捷运,但“云巴”本身设有轨道,未知会否成为其“落选”原因。
不过,近日特首李家超考察大湾区时,都曾经到比亚迪总部,更曾试坐“云巴”。他形容,“云巴”如空中版的轻铁,并指当局对引入相关绿色智能集体运输系统,持开放态度。
颜汶羽促政府于启德建捷运
颜汶羽表示,根据内地标准,两者都可以于约一年内完成,但始终香港情况不同,即使政府拍板兴建,都难料何时落成。他建议,在完成研究、拍板推展后,便应著手将系统推展于启德建设,强调:“CBD2(第二个核心商业区)嘅成败系单轨列车”。
他续指,当年政府放弃于启德兴建单轨,主要是技术上的限制,以及成本效益。然而,不论“云巴”及“智轨”,其实都可克服当年困难,是引入捷运系统的新契机;而且两者的成本都较便宜,可能于100亿内完成,解决当年两大问题。他又称,启德多平地,又未完成发展,更加有条件、更容易兴建新捷运系统;假如采用“智轨”,甚至可以毋须建高架桥,直接于公路上行走,希望政府尽快重新考虑于启德设捷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