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施”“我‘相’讲”诉说当代长者的第二人生
老有所依,2蚊搭车、坐关爱座,长者普遍给大众的印象都是依赖、被照顾的一方。当医疗愈发达,人类愈长寿,“冻龄”、“美魔女”的标签相继出现,“60岁中年论”又引发另一个身份认同的课题。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香港大学秀圃老年研究中心主办 - 赛马会跃动启航计划,最近就探讨50+朋友的自我价值、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研究,透过“我‘相’讲”影像发声研究作品展览,探讨当代长者的内心世界。今次邀请到两位50+研究参与者,叶鹏威先生及张嘉强先生为大家亲身解画,诉说他们第二人生。
退休︰不退步
“终身学习、退而不休”是退休公务员叶先生的格言。55岁退休,自觉依然年轻,他不断寻找学习机会,继续担当照顾者的角色。现时年届76的他与太太一同凑孙并照护四个年长的父母,同时全力投入服务长者的义务工作。退休后叶先生有机会接触服务长者的工作,接受培训学习,亦从中认识到健康老年龄化的事实和自己及社会的需要。
保持好奇心,抛开年龄的局限,正是退休船舶管理总监张先生面对退休、长龄的正面心态。热爱马拉松的他,一生从未停下脚步,踏入第二人生,68岁的他自觉机遇处处,不但投入义工工作,更报读长者学苑课程,以旁听生身分与大学生一起上课,跟上社会步伐,轻松与年轻人打成一片,生活还有更多事物待他发掘。
参加是次“我‘相’讲”研究,对两位来说都是一个新尝试。研究团队舍弃刻板的问卷调查,特意采用“影像发声” 的方式进行研究,邀请50+以影像表达自己对身分、年龄以及生命旅程的体悟。两位从零开始学摄影,探索如何以相片作为媒介,将内心感受、环境、被摄者与社会串连。不单单是个人课题,透过小组分享讨论,与其他参加者交流讨论,多角度观察和感受自身与社会的关系。
自我价值︰“作别人的祝福”
各个年龄层都有其精彩之处,年轻时拚搏成就,年长时更要谦卑。“作别人的祝福”张先生说。希望可以以自身的经验历程,感染并鼓励别人生活得更加精彩,时刻update自己,不要跟社会脱节,对生命充满热诚,发挥真正的自我价值。精彩人生源于自信心、对自己的正面看法、是否具备与别人相处的能力。叶先生认为︰“多欣赏自己和别人、多表达感恩的心、多实践成功经验、勤学习、敢于接受挑战,也相信梦想一定可会成真。”
社会︰“争取”之外亦要“付出”
为长者“争取”福利、“争取”权益,单方面的索取造失衡状态,往往是世代之间的矛盾开端。叶先生认为︰“长者不应该是社会的负累,而是其中一种宝贵的资源。”他积极推动长者要改变心态,希望扭转社会对长者的看法。张先生非常认同,并笑言︰“当代长者都有三高︰知识高、资源高、经验高。”两位以身作则,在退休后的日子,继续以不同形式服务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老有所“施”,向共融社会迈进。
想聆听更多当代长者的真实声音,即日至4月21日来到“赛马会跃动启航计划 - 我相讲 影像发声研究作品展览”,届时将展出39位参加者的部分作品及研究结果,让大众更立体了解他们的心声,鼓励互助和沟通,与社会发展共融同步。
“我相讲 影像发声研究作品展览”
日期︰即日至4月21日
时间︰早上9时至下午5时
地点︰中环中心地下H6 CONET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