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伯伯走了】八年无发新牌禁继承 议员斥政府向美食车倾斜

撰文: 黄伟民 洪琦琦 刘定安
出版:更新:

大坑东雪糕伯伯黄广离世,其手推车上的雪糕,不单为一众街坊及附近学校的莘莘学子,在炎夏时满载透心凉的感觉,更带来心灵上的愉快。雪糕伯伯如今离世,本港亦从此少了一个“雪糕仔牌”。现时在街上看到,无论时雪糕伯伯所用的手推雪糕车、抑或经常在尖沙嘴钟楼见到的雪糕电单车,均需持有食环署发出的“冰冻甜点”流动小贩牌照,俗称“雪糕仔牌”。有关牌照不容许“继承”或“转让”,可谓“买少见少”。黄广伯伯走了,坚守街头的雪糕车小贩,生活也不易过。有在中环摆糕的“雪糕佬”,被市民投诉阻街,食环严厉执法。协助他们的立法会议员长毛梁国雄也批评,政府政策倾斜:“有快餐车(美食车)就冇雪糕车”。

新款雪糕电单车趁假日到尖沙嘴钟楼摆档。(刘定安摄)
于皇后像广场摆档三十逾年的明哥表示,雪糕档的生意每况愈下。(黄伟民摄)

遭食环驱赶 生意每况愈下 雪糕档越来越难做

1984年开始摆雪糕档,由二十余岁的黄毛小子卖雪糕到现在,眨眼就过了逾三十年。现时于皇后像广场卖雪糕的明哥表示,雪糕档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他透露,高峰时间,一个月的利润为万多元,现时一个月利润约为8000元。现皇后像广场禁烟,更走失了一批“食烟客”。现时顾客多数为白领熟客,有专诚来的客人曾表示“帮衬街坊好过帮衬啲集团啦!”

长毛:有快餐车(美食车)就冇雪糕车

他今年年头更被食环署职员警告,表示有市民投诉他的雪糕车阻街,要他放工将至搬到三十米路程外的电车路旁。“佢话有人投诉,我问咩投诉,佢话要保密。”明哥早上7点开舖,晚上9点收舖,“我开舖人地都未开,我收人地一早就收了,点会阻到人?”他其后向立法会议员梁国雄求助,梁议员于立法会会议中提出事件始能得到解决。立法会议员梁国雄斥责政府花费大量金钱于美食车上,却没有考虑现时雪糕车越来越稀少。“有快餐车(美食车)就冇雪糕车”。他感慨,雪糕小贩有牌照依旧会被驱赶,感到非常不公。

78年停止发牌 08年只余下十多个牌

翻查资料,政府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出“雪糕仔牌”后,最辉煌时期全港曾有多达300辆雪糕电单车,曾是不少市民在炎炎夏日的消暑好选择,而且以古典的VESPA“伟士仔”改装而成的三轮电单车,停在街上贩卖冰点,亦成了本港的一道甚有特色的风景线。

然而,至1978年政府停止发出流动小贩牌照,以压抑小贩数量;及至2003年,政府更推出“流动小贩自愿交回牌照计划”,利诱持牌人交出牌照,令原本已经老化、式微的行业,更加雪上加霜。至2008年,全港只余下不足20余个“雪糕仔牌”,而真正活跃营业的,更只得聊聊十多辆。

而政府这项“利诱”措施,要求牌照持有人于限期前自愿交出牌照,即可价取3万元特惠金,或以优惠租金租用公众街市档位。或领取30,000元特惠金。不过,对于流动雪糕车的优势,就是机动性强,随时可选择指定地点做生意:如平日可驶往学校区,待学生放午饭或放学;假日则可到旅游旺点,如尖沙嘴钟楼、山顶等,总之人流多就有好生意,如固定地点,则失去原有意义。

八年前再发61个新牌吸引2000人申请

2007年,眼见甚具本土特色的雪糕电单车,竟大限将至,时任立法会议员王国兴,联同多名从业员在尖沙嘴举行了“告别雪糕车烛光晚会”,希望唤醒市民关注,竟相当凑效。王国兴随后在立法会上提出修订议案,成功迫令政府重新签发多61个冰冻甜点流动小贩牌照,至09年让市民公开申请,当局竟收到多达2000名人士申请,可见此行业著实令人吸引。

卖雪糕小贩年龄层老化 多为五旬人士

而最终依据抽签结果获得牌照的人士,竟有不少是80后的年轻人,他们的出现,一洗以往只有佝偻老人配上老旧电单车的印象,毕竟在09年加发牌照前,雪糕车牌持有人纵然当年(1978年)只是20出头的小伙子,到2009年亦已是年过半百的大叔了。61个新发牌照,加上原有的20余个,“雪糕仔牌”仍不足90个。

亦由于环保条例,数十年前的经典“伟士仔”铁皮手波电单车,亦因又面临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由新款台湾制自动波绵羊仔,改装而成的三轮电单车,外型虽较时尚,然而整体结构与以往一样,右边为两轮电单车,左边加设车架,上面置有雪柜,下面添置一个车轮,而驾驶该车要持有“22牌”(机动三轮车”驾驶执照,一般考取电单车牌(3号牌)时已获资格。

据悉,一辆全新雪糕电单车,造价高达接近10万元,包括车价及改装费用,但其实数字已相当惊人。毕竟,一个雪糕杯或饮品售价亦只是十元八块,扣除成本及油费等,一日最多只有数百元盈利,乃本多利少的行业。雪糕仔牌虽不能继承转手,幸好仍有61个“新牌仔”有心人加入,默默经营,将“雪糕伯伯”的精神,承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