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监护期间感受家庭温暖 少年走出自卑立志当社工 从受助变助人

撰文: 邓康翘
出版:更新:

由社会福利署及东华三院合办的“壮志骄阳嘉许礼”今日(11日)举行,向一众受社署监护及接受东华三院住宿服务的儿童及青少年表达关怀。有来自破碎家庭的得奖者曾因家庭问题而感自卑,后得到社工及家舍的照顾和支持,助他走出阴霾,更立志成为社工,盼能帮助同样有家庭问题的小朋友。

(从左至右)“壮志骄阳嘉许礼”获最佳成就奖的得奖者阿俊(化名)、阿乐(化名)(黄宝莹摄)

最初连床单也不懂铺 刚受监管时感生活“过份规律”

18岁的阿乐(化名)是获最佳成就奖的得奖者之一,因父母未能照顾,他自中一开始入住儿童之家,其后因与双亲失去联络,遂于2019年成为社署署长监护儿童。阿乐指,在刚开始入住院舍时,由于生活模式“过份规律”,规条众多令他感到备受限制:“有好多限制,要准时食饭、准时瞓觉,又要做家务,每个小朋友都要轮流一个礼拜拖一次地。”阿乐笑言,当时连床单都完全“唔识铺”,但后来回想,在儿童之家的经历增强了他的自立能力,亦为他创建了一套相当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因家庭问题感自卑 社工及家舍鼓励下走出阴霾

阿乐更直言,入住初时亦曾因家庭问题而感自卑,会与其他人比较:“当时觉得好唔开心,唔明点解要入嚟,明明自己有屋企点解都要住喺到。”不过,后来因得到社工及家舍家长的照顾和鼓励下,令他感受到“家庭温暖”,逐渐走出原生家庭的阴霾。

问到对未来的期望,阿乐自言从小性格较为害羞和内向:“以前唔识去同人交流,唔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但多年来受到社工的照顾和支持,令他开始喜欢与别人交流,明白到“施比受更有福”。阿乐现时正就读社工副学士课程,更立志成为社工,帮助同样有家庭问题的小朋友。

单亲少年阿俊昐自立:减轻母亲负担

另一获最佳成就奖是17岁的中五生阿俊(化名)。他表示,由于母亲需要工作及照顾其他家人,故而他自六岁起便接受东华三院儿童住宿照顾服务。阿俊直言自己读小学时曾因院舍的住宿生活与一般家庭不同而感自卑:“见识到自己同其他小朋友嘅分别,其他同学夜晚放咗学都可以去打波,但自己就要返宿舍。”他透露,曾因此感到不开心,心里累积大量负面情绪而无从发泄,后来经多位社工循循善诱,令他学懂管理情绪,学业亦有所进步。

转眼11年,距离阿俊18岁成年还有一年,届时住宿服务将会中断。问到对于未来的方向,他难掩焦虑:“𠵱家最想系考好出年文凭试,读到自己想读嘅科目。”阿俊亦表示,因自己较擅长体育运动,是学校篮球队和田径队成员,亦曾代表学校参赛并获得多个奖项,希望未来能从事与运动和物理治疗相关的工作:“想自己有稳定收入,可以减轻母亲负担。”

截至2022年12月底,本港共有762名儿童及青少年受社署署长监护,当中48%住在寄养家庭或儿童之家。

今日举行的“壮志骄阳”嘉许礼颁发“最佳成就奖”,同场亦有44名受社署署长监护或正接受东华三院住宿服务的儿童和青少年,因过去一年在学术、操行、体艺及服务方面有进步或表现优秀而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