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新闻案|控方盘问突问梁天琦政治主张 钟沛权称不记得
《立场新闻》被指有17篇文章涉煽动案续审,控方今(17日)继续就第四篇,涉及梁晃维专访的文章,在区域法院盘问前总编辑钟沛权,控方指出梁在文中提及民族党被禁等内容,认为《立场》提供了多一个平台让梁讲述其政治主张,并让更多读者看到。钟回应说,《立场》的意图非提供平台让政治人物推销主张,他认为公众有需要知道他们的主张。
此外,控方提问时又突然问起梁天琦参选立法会的情况,并指梁天琦“光复香港,时代革命”等,质疑有港独主张,钟表示不记得梁天琦是否支持港独。辩方律师亦指控方问题扯得太远。法官认为问题与案有关,但亦向控方指,钟已称不记得,控方亦不应再追问。
控方指《立场新闻》涉煽动另外17篇文章。(详看下图)
控方:同道中人易接受梁的主张
主控官伍淑娟续就梁晃维的专访作盘问,指梁自身的精神面貌,加上其提出的背景,同道中人“睇到就会好受”。钟指控方已有“同道中人”的前设。伍重新提问指,常人角度看来,年轻人去到示威现场,觉得警暴真实存在,所以需要抗争,该青年可能不曾接触过梁的主张,亦会较容易接受。钟表示,梁提出的主张非第一次出现,过去经常出现在网络世界。控方再重申,与梁有类似背景,或认知接近的人,更加容易接受梁的政治主张。钟说没有此推论,他认为即使是同一条政治路线,每一个人的看法也有不同。
钟:用编辑触觉判断政治人物是否真诚
伍又指,钟曾多次提及只要政治人物若真诚相信其政治主张,便不属煽动,遂追问钟凭甚么基础,接受该些政治人物是真诚地相信其主张。钟回应说:“你可以讲系编辑触觉。”并会根据政治人物的背景及言谈等。钟举例指,当他感觉到投稿人提出观点有隐藏议程(hidden agenda),并以此作为一个手段为隐藏议程服务,钟会感觉到对方亦非十分相信其提出的主张,便可分辨他非真诚相信。
控方提及梁天琦质疑有港独主张
控方又指,梁晃维在文中指本土派和香港民族党有“咁好的政治理念”为何要遭压迫,继而问起梁天琦参选立法会的情况进行盘问,提及梁天琦“光复香港,时代革命”等政治主张,质疑其有港独主张,钟则表示不记得梁天琦是否支持港独。
辩方指控方问题超出17篇文章
伍欲继续追问时,代表钟的资深大律师余若薇提出反对,指控方已盘问钟第12天,范围已超出涉案的17篇文章“好远好远好远”,认为控方问题不断重复,虽然辩方过去未提出,但不代表同意控方的做法。伍回应说需要了解梁晃维的文章所言的事实基础。法官认为控方提问与本案有关,但既然钟表示不记得,控方就不应不断追问。
控方:缺乏背景资料读者会易接受看法
控方随即质疑,读者在完全没有相关背景资料提供的情况,如文中提及“本土派之后被 DQ、领袖坐监、民族党成个被禁”等的背景,读者会好容易接受政治人物的看法。
钟:读者并非你讲咩我就信咩
钟说要明白政治人物非宗教领袖,读者对于他们的说法要有个人判断,并非:“你讲咩我就信咩。”如果因官方不认同其主张,认为只要发表就会有人接受,政治人物就不应该发表。在此情况下,所有政治主张只可经过政府审查,钟认为此做法会十分危险,因为这代表不会再有反对声音。
控方认为立场提供平台让梁晃维讲述其政治主张
控方最后总结指,涉案文章通过铺排, 更加令人接受梁晃维的主张,并提供了多一个平台让他讲述政治主张,让更多的读者可以看到,自然有更多人回应,亦会有更多人支持其主张。钟认为客观现实是有读者便会留言,当中自然有人同意或反对,并强调《立场》的意图非提供平台让政治人物推销其主张,而是认为公众有需要知道他们的主张。
3名被告依次为:Best Pencil (Hong Kong) Limited、钟沛权(52岁)及林绍桐(34岁),同被控一项“串谋发布或复制煽动刊物罪”。
案件编号:DCCC26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