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拒生育 总和生育率30年跌4成创新低 落后日韩星台
人口老化是本港其中一个严重问题。政府统计处今日(17日)出版新一份《香港统计月刊》,揭示本港的生育率过去30年大致呈现下跌趋势,由1991年的每千名女性,便有1,281名活产婴儿,下跌至2021年的772名,跌幅近40%,失守800名大关,创30年新低,而总和出生率更持续低于更替水平。新冠病毒疫下市民生育减少,2021年不足37,000名婴儿出生。
统计处分析指多个原因造成总和生育率下降。其中三分一1976年出生女性到45岁仍未有生育,比率15年间升近半;初婚年龄中位数升至30.6岁,20%“4字头”女性保持单身。
▼2月14日 248对新人注册疫后新高▼
新冠病毒疫下少生育 2021年不足37000婴儿出生
《香港统计月刊》今日发表文章“1991年至2021年香港生育趋势”,当中提及政府统计处资料显示,香港每年的活产婴儿数目从1991年的68,281名下降至2003年的46,965 名,然后回升至2011年的95,451名,再跌至2019年的52,856名。
粗出生率(即一年内的活产婴儿数目相对该年年中的人口)从1991年的每千人有12.0 名,下降至 2003年的7.0名,其后一度回升至2011年的13.5名,但又回落至2019 年的7.0名。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响下,活产婴儿数目和粗出生率分别进一步下降至2021年的36,953名和5.0名。统计处指虽然粗出生率是一个简单及常用的生育指标,但却极受年龄、性别及其他的人口特征影响。
处方表示,2003年至2011年回升,主要因港人内地妻子生育政策(单非)及“双非”(婴儿父母均无居港权)政策的转变,在2013年实施零双非政策后,双非婴儿数目下降至低水平,在2021年只有131名。
2012年曾反弹至每千名女性生产1285名婴儿
,揭示总生育率从1991年的每千名女性,便有1,281名活产婴儿,下降至2003年的901名;其后比率回升至2012年的1,285名,惟升幅再现跌幅,逐渐下降至2019年的1,064名,及后再进一步下降至2021年的772名。
文章指,在整段期间,总和生育率持续低于2,100的更替水平,在2021年已较邻近的日本、新加坡、台湾和韩国更低。
▼2月14日 情人节中环都是送花人及收花人▼
三分一1976年出生女性 到45岁仍未有生育
统计处运用中期人口统计计算,77.4%在1951年出生的女性,在30岁前拥有最少一名子女,但1991年出生的女性的相应比率下降至24.0%。不单反映女性推迟首次活产的趋向,亦显示在育龄期末仍未有子女的女性所占的百分比增加,在1961年出生的女性,只有 22.5%到45岁仍没有子女,但1976年出生的女性的相应百分比已增至32.9%,比率在15年间增近半(46%)。
初婚年龄中位数升至30.6岁 20%“4字头”女性单身
统计处指,已婚女性(不包括外籍家庭佣工)的比例在过去30多年明显下跌。根据人口普查╱中期人口统计的结果,在1991年25至29岁女性人口中已婚者占56%,但2021年该比例下跌至19%。迟婚的趋势亦可见于女性初婚年龄中位数的上升,初婚年龄中位数由1991年的26.2岁上升至2021年的30.6岁,迟婚会缩短女性的生育时期。
由1991年至2021年,未婚女性的比例在所有年龄组别都明显增加。根据人口普查╱中期人口统计的结果,40至44岁年龄组别的女性人口(不包括外籍家庭佣工)中从未结婚者所占的百分比,由1991年的6%上升至2021年的20%。统计处指,从过去经验所见,香港的婴儿大多数由已婚女性所生。
在过去30年,粗离婚率由1991年按每千名人口计算的1.11迅速上升至2021年的2.25,离婚率上升有助解释较低的生育率。
▼2月14日 不少男士到太子花墟购买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