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蟒追踪】星龟走私惨死的顿悟 两栖会会长:最理想系唔好养

撰文: 邓栢良
出版:更新:

一做会长12年,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会长Anthony,见尽人类虐待爬虫动物的种种劣行。2014年,700只印度星龟走私来港的惨痛遭遇,令他印象深刻——偷运过程龟与龟之间挤拥不堪,“就咁用保鲜纸包住只龟就走私”,无水无食物,卫生极差,大量印度星龟非死则伤。他慨叹“其实你养到一只(动物),背后可能死咗几十只”。

伸延阅读:【血蟒追踪】胶袋弃肥蟒两栖会暂养 网民自决跳出forum守护爬虫

最理想就系唔好养……但好难消除人哋嘅欲望。
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会长 Anthony
Anthony指不少饲主缺乏饲养知识而令动物饱受煎熬,他认为饲养任何动物都熟悉其习性。 (邓栢良摄)

领养宠物有助打击走私

印度星龟的故事,令Anthony顿悟,放下对饲养动物的欲望,他自言现时“乜都睇化哂”,年少时养动物的欲望几近消失,近五、六年,他都不再养新动物。“就算有啲人养动物都唔系养得好”,他直指不少爬虫动物因主人缺乏饲养知识而饱受煎熬,他知道有人只以胶箱养巴西龟,“水都无滴,虽然系唔死,但生活质素极低”。Anthony认为爬虫动物与猫狗不同,相对较为原始,最佳做法是架设适当环境让牠们自然生活,饲主只需观赏则可。

他坦言“最理想就系唔好养”,只有需求降低,宠物、走私市场才会减少。不过,他明白现实与理想始终隔着鸿沟,要说服市民不养动物很难,“好难消除人哋嘅欲望”,境界未到就做不到,“唯有叫人领养先”。

爬虫动物“玩家”入会 心态渐变

协会义工Alvin,年仅20岁,坦承自己是“玩家”,有一次为学校寻找盾臂龟作展览之用,因而接触两栖及爬虫协会,自此加入协会,成为义工。Alvin年幼时惧怕爬虫类动物,曾吓到发烧,但一次在澳大利亚旅行接触过蟒蛇后,便彻底改观,之后上网看资料及买专书研究。一年多前,他开始饲养爬虫类动物。他直认当初抱“玩家”心态不断搜集各类型爬虫动物,既讲究品种又深研动物基因,结果全白色、黑金色球蟒、红泰加等“珍品”纷纷入手,花费逾万元,家人颇有微言。

+1
自已想做Collector,好多嘢都想养、想试,好想拥有佢哋。
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义工 Alvin
Alvin加入协会内,心态已逐渐转变,较早前在协会内领养一条粟米蛇及一只黑白泰家。(邓栢良摄)

玩家视宠物为玩具 重收藏珍品

Alvin不讳言,玩家追求收藏,“自己想做Collector,好多嘢都想养、想试,好想拥有佢哋”。他指出不少人视爬虫动物为“玩具”多于“宠物”,除了买卖动物,更会彼此交换集邮,金钱龟换稀有守宫、角蛙等个案屡见不鲜。高手老手玩得够精更可赚钱图利,Alvin曾试过一个月内赚数千港元,“(老手)赚过万唔出奇”。

Alvin加入协会不足一年,但已积极参与协会举办的教育讲座、义工活动,现时一星期更会抽一至两日到协会中心照顾动物。他自言心态有所改善,“我自己好钟意动物,在这里接触不同品种,某程度都满足到我”,Alvin较早前更在协会领养了一只粟米蛇及一只黑白泰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