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永会110周年 承前贤世纪勋业 拓后世百代宏基
广为人知的私营坟场营运机构华永会,自1913年创立至今一直以非牟利形式营运,不但承传前贤的努力建树及成就,更以创新精神延续华永会对社会的贡献,致力推动社会慈善工作。今年适逢110周年,华永会外部事务委员会主席陈博智先生表示华永会的发展方向超越了坟场设施的执行者角色,以“正向人生”理念推广生命教育及孝善文化。
摄影:苏炜然
华永会早于1913年创立,见证昔日移居香港的华人于本地“落地生根、以港为家”的历史里程碑,兴建首个无宗教背景的华人永久性坟场。华永会外部事务委员会主席陈博智大谈鲜为人知的华永会历史,“在十九世纪末,为香港华人设置的坟场只属临时性质,没有永久墓地。于是18位华人领袖于1911年开始向政府争取华人永久墓地设施,最终在1913年获政府拨出香港仔土地,兴建首个无宗教背景的华人永久性坟场。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成为华永会辖下首个启用的坟场,打破死后骨殖需归葬故乡的传统思维,亦反映当时香港华人社会地位提升,对香港华人发展历史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承传前贤建树 永续善业
华永会为本港最具规模的私营坟场营运机构之一,以非牟利自负盈亏形式营运、管理及发展辖下香港仔、荃湾、柴湾及将军澳四个华人永远坟场,提供收费合理以至免费的坟场设施。承传前贤的百年建树,华永会近年锐意发展,对社会慈善工作更不遗余力。自1991年起,华永会积极资助本地非牟利团体,推行约3,500个慈善项目,受惠人次数以百万计,累计捐献金额更超过11亿港元。去年更荣获“香港回归25周年企业贡献大奖”,表扬华永会对本港发展及社会公益所作出的努力及贡献。
110年来,华永会发展的步伐从未停下,陈主席强调团队以创新精神迎来不同转变,更打破坟场的固有印象,“一般人听到坟场,可能有种冰冷灰暗的印象,但我们近年已全面及有序地革新,同时更确立‘永怀人生’及‘善亮人生’两大理念,发展方向再不限于传统框架及范畴,超越了坟场设施的执行者角色,以‘正向人生’理念主导,成为积极推广生命教育及优秀中华孝善文化的公共社会事业,惠及香港社群。”
担当推手角色 推广生命教育
在生命教育方面,为鼓励社会大众认识、探索及珍惜生命,华永会联同不同慈善机构合作,例如与循道卫理优质生命教育中心制作教材套及一系列正向思维动画和人物故事影片,免费提供予中小学生及教师使用,鼓励他们于人生不同境况中继续追求美好人生。同时积极担当推手角色,联系不同规模及背景的慈善组织互相合作,“华永会以其无私中性的位置作居中协调,并投放资源,与各组织发挥协同及涟漪推广效应,推动分享优良项目及扩阔受惠范围。例如我们促成慈善机构‘身前行动’与香港圣公会、保良局及圣雅各福群会合作,向其学校及单位演出生命教育巡回话剧,带出正向人生理念。”
华永会认为生命意义不止于离世,因此近年不论在坟场设施设计上、色彩运用上及布局上等,多方面融入人性化的概念及正向生命元素。例如于将军澳坟场建设了“人生月台”园区,设计别出心裁,色彩丰富,并于坟场内绘画色彩鲜明的大型壁画,为园内注入生命气息,打破传统的固有印象。
设计两大宣传大使 推广“孝”“善”文化
除了生命教育,华永会致力向社会推动正向“人生”,尤其重视孝善文化。“我们设计了两位宣传大使,分别是崇孝(孝仔)及扬善(善儿),宣扬‘永怀人生’ 及‘善亮人生’的理念及孝善文化。”在推广“孝”方面,华永会于将军澳及柴湾坟场首创免费电动高尔夫球车接载服务,为关顾长者及行动不便人士扫墓;在宣扬“善”方面,将军澳的“人生月台”园区设置四个撒放骨灰协作计划专区,包括“无言老师”、“大体老师”、“大爱恩人”及全港首创为眼部组织捐赠者而设的“光明天使”撒放骨灰计划,都是宣扬及颂扬捐赠者的善及大爱。
另外,华永会与新界区体育总会合办“华永跳绳及德育推广计划”,透过学校及社区达致普及运动,社区共融,并加入德育约章,培养正向的社会德育理念。
精彩活动庆祝110周年
为庆祝华永会今年踏入110周年,特别设计了110周年标志及标语,更创作了会歌“永善人生”,鼓励以积极态度面对人生,不怕困境,共同为社会出力。同时计划一系列宣传活动,推动生命教育及孝善文化。陈主席透露华永会未来“将以资讯科技发展新设施设计及运作模式,以提升服务及项目发展,迎合社会及市民的需要。”
2023“年度慈善捐款计划” 现正接受申请
华永会由1991年起,每年透过“年度慈善捐款计划”资助了很多团体,包括“生命教育”、“社区建设”及“工程及购置”的范畴。2023“年度慈善捐款计划”现已接受申请,截止申请日期是2023年2月20日,详情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