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继欢病逝】“贼王”活跃年代 械劫年均20宗 促警队装备改革

撰文: 林裕华 郑秋玲
出版:更新:

叶继欢于80、90年代一度令人闻风丧胆,回顾他活跃的年代,本港每年平均有逾20宗械劫案。不过自他于90年代末落网后,械劫案数目减少至每年少于10宗。有退休警官坦言,当年以叶继欢为首的悍匪在街头与警察驳火,甚至曾射穿避弹衣,促使警方于90年代装备大改革,如更换手枪、增购避弹衣、引入快速上弹器、要求女警佩枪等。

翻查警方过去36年统计,80年代及90年代,分别录得221宗和234宗使用械劫案。最多械劫案的是1990年有66宗,随后2年均录得46宗。1991至1992年间,叶继欢打劫观塘及旺角共7间金行;1993年他行劫旺角弥敦道谢瑞麟金行,与警方驳火场面更被市民拍下。至千禧年代,即叶继欢入狱后,使用真枪或武器行劫案大减,除2004年有10宗外,其余年份都只有数宗甚至没有械劫案。

叶继欢持枪驳火的画面曾出现于电视上。(无线截图)

曾用黑星手枪射穿避弹衣 敲响警方装备警号

警方不少改革都因“贼王”叶继欢而起,有资深警务人员透露,90年代曾有一次追缉叶继欢的行动,他所用的内地制黑星手枪竟射穿避弹衣致警察受伤,令不少警察当年随即自行购买其他避弹衣,或在避弹衣内加瓦片“自保”。

退休高级警司何明新称,当年警队的装备都是由英国枪械专家决定,装备如避弹衣等以欧美制为主。不过,这些专家对中、俄制武器毫不了解,直至有同袍受伤后,警方便着手改革,包括大量添购较可靠的避弹衣,以淘汰旧款避弹衣,令更多警员可配备避弹衣执勤。

警队于90年代增购避弹衣,也是因叶继欢为首的悍匪而起。(资料图片)
警方于90年代引入史密夫威逊军警十型重枪管手枪。(资料图片)

换枪袋 引入快速上弹器

除了加强护身装备,警方当年也增强武装。何明新指,警方经历90年代连串驳火,造成不少人员受伤后,开始转用史密夫威逊军警十型重枪管手枪,并由过往携带6发子弹,增至12发,并引入快速上弹器。枪袋也由旧款“交叉式”转用“直拔式”,让警员可更快拔枪、配备更强火力。

此外,何明新也指,当年因应太多突发的械劫案发生,80年代起,警队开始研究让女警也配枪,不再只带备警棍、手铐,并于1995年起,强制要求新入职女警接受枪械训练及配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