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厂“O.PARK2”2024年启用 承建商施工期三招减24%碳排放

撰文: 黄金棋
出版:更新:

港人每日弃置到堆填区的垃圾,有超过 30%为厨余,在2020年厨余弃置量已达每日3,255公吨。继环保署于2018年启用的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一期(O.PARK1)回收厨余后,位于北区沙岭的第二期(O.PARK2)预计在2024年启用,每日可处理300公吨厨余。

O.PARK2亦是本港首个“低碳施工”项目,承建商表示,项目采用环保建筑材料,包括循环再造的钢筋、吸碳砖等,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估计施工阶段碳排放减少24.7%。承建商希望O.PARK2可作为试点,让业界明白低碳建筑的可行性:“等大家知道低碳施工原来唔系咁困难,原来都做到嘅。”

香港是美食天堂,但同时每日产生大量厨余。其实剩食亦有回收价值,位于北大屿山小蚝湾的O.PARK1有机资源回收中心是本港首个厨余回收设施,而第二个则是位于北区沙岭的O.PARK2,预计将于2024年落成,计及污水处理厂回收试验计划,当局料O.PARK2启用后本港厨余总回收能力可提升至每日600公吨。

O.PARK2原定今年启用

不过环保署2019年批出标书时预计O.PARK2可于今年启用;去年发表的《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中则指O.PARK2将于2023年落成。启用时间一再推迟,承建商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孔祥兆解释,项目于2019年开始施工,“撞正疫情,物料、工人全部都有阻滞”,并强调团队已尽量追赶时间,现时工作依期。他又指,O.PARK2结构工程已完成,剩余机电及装修工作,有信心于2024年如期落成。

厨余转化为生物气 可输出约2,400万度剩余电力

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高级地盘经理师达则表示,O.PARK2采用厌氧分解技术,将厨余转化为生物气并用以发电,电力除用以维持其运作外,每年亦可输出约2,400万度剩余电力至电网,约相当于5,000户家庭的用电量。另外,O.PARK2是本港首个“低碳施工”项目,他解释困难在于全球亦没有其他例子可参考,亦要考虑及平衡实际工期及工程进度。

承建商在O.PARK2施工期间,采取三项方法减低碳排放,包括采用工地管理平台,以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方式,监管建筑工程的安全及进度;亦使用可持续低碳建筑材料,以及开发“碳中和云平台”,实时更新碳排放数据,分析减碳措施成效。

“绿色混凝土”成本较高安全系数亦高

师达以环保建筑材料为例,指O.PARK2内使用的钢筋全部均为循环再造,减少开采铁矿对环境破坏。另外,项目亦采用“绿色混凝土”,以炼钢过程中的副产物高炉矿渣粉代替60%水泥,他称由于要特别订造器材制作混凝土,故成本有所增加,不过“绿色混凝土”的结构更强,安全系数较一般混凝土高5%至10%,形容:“用绿色建筑其实有得有失。”

另外,承建商亦在兴建O.PARK2行政大楼中使用吸碳砖,一立方米吸碳砖可减少61公斤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一棵树木三年的吸碳量,而吸碳砖强度与普通砖相若,惟成本高约10%。孔祥兆表示,现时施工期间的减排量已达到预期目标,而中建香港亦开始在面积比O.PARK2大五倍的地盘中应用减碳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