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设施或将完成任务 倡为未来准备 建换转式隔离病床强化应变

撰文: 01医务所 源栢梁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确诊数字回落,政府放宽社交距离措施下,市民渐渐重投疫情前“正常”生活,想必大批隔离病房及不同社区设施等亦逐步完成其“任务”。回望本港隔离设施的演变,由2003年沙士前不足200张隔离病床,到今天已大增至逾万张不同类型的隔离病床,增长步伐之快前所未见,亦有赖这些疫情下急促增加的抗疫设施,才令我们撑得过这3年来一点都易不走的抗疫路。
撰文:资深工程师及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源栢梁

随著确诊数字回落,社会越来越多声音建议可将现时的社区隔离设施改作其他用途,包括解决住屋需要等。笔者在想,若回到2003年时的香港,整个社会在对抗沙士疫情时,应该从没想过这类隔离设施的需求之多、其后由国家援建兴建速度之快及供应量之大,最终竟或可能成为解决短期房屋需要的办法之一,也算一举两得。

记得在沙士疫情爆发之初,全港隔离病床数目仅约177张,随著沙士疫情渐趋严峻,笔者构想及参与赶制不少临时性质的隔离病房以对抗疫症。其后以防沙士在当年冬天重来,仅半年内将约1,400张现有普通病床改建成隔离病床。笔者和团队不但在紧迫时限下完成任务,当年更首创可转换式病房设计,其通风系统可由高规格隔离配置迅速地转换成一般用途,以供病房在非传染病大流行时,换作普通病房方便运作及低能秏使用。

在亚博馆内改建成的大规模社区治疗设施。

记得沙士疫情爆发时,笔者见到同事在普通病房工作时受隐形带病毒者感染,其后因此著力尝试能否找出方法把普通病房以简单工程手段作通风安排改动,从而改装成有减低传染病传播风功能的病房。当年工程后曾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经改装后的病房,在流感高峰期间有效减少院内传播,故反映此类普通病房在“后疫情”时期亦有其作用。笔者因相关设计获得了2012/13 年度工程师学会的创意奖,更获世卫及联合国邀请多次到访印尼,以专家顾问身份协助当地人以较低成本去建造及改装公立医院普通病房成为正规隔离设施。

可是,没想到比沙士更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在约2019年底及2020年初出现,其传染力之迅速即令全球各地大大小小城市沦陷。已有对抗沙士经验的香港虽未有掉以轻心,但最初仍以依赖当时约1,400张隔离病床去应付所需,万料不到一波又一波疫情来袭,至第五波时香港确诊数字更以空前速度地上升,幸好本港早在疫情之初已急急考量赶建临时隔离病房、感染控制医院及社区治疗建设等,其时笔者肩负全速增建临时医院,及在现有医院内改建二、三线隔离病房及院外的大规模社区治疗中心,特别重要的是得到国家援助建设成主要的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及各大型方舱式隔离设施,最终亦能满足史无前例庞大并紧急的病人隔离需求,渡过极艰难的时刻。

在新冠第五波疫情时,本港整体的公营医疗设施中已有约一半病床改装为为一、二及三线隔离设施,可在不同程度疫情来袭时联同一线病隔离房迅速作出应变;而新落成的医院亦具可增加备用隔离设施或能力,包括将兴建更多转换式隔离病床等,未雨绸缪。

因应今次新冠传染病的不同而多变特性,本港亦应进一步检视所有室内场所环境的通风防疫能力特别是见到高危的安老院舍等,或许需在大型室内场所如运动场等加入隔离配置设施包括通风系统及可分隔使用的通道,当疫情来袭时以方便转作大型社区治疗中心用途,防患于未然。在通盘考虑全港整体的备有的抗疫设施下,好好为长远对未知的任何疫症做好更佳防范及准备。

《01医务所》与资深工程师源栢梁合作,逢周一推出专栏“源途有你”,分享工程与医疗的大小事。

源栢梁一直以推动工程界专业发展为己任,是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数十年专业路途,著实值得回忆,亦深信后来者或可从中领会工程专业要点所在。源途有你,就让大家一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