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倡处方别嘌醇前需基因测试 医管局:明年初医生系统加入提示
76岁患肾病的许女士服用别嘌醇(Allopurinol)一个月后身体开始出现红疹,终因恶化成“毒性表皮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rcrolysis,TEN),不敌病魔离世。事实上,相关事件并非孤例,医管局早在2012年已提到相关药物有56000分之一的机会可能出现“史提芬强生综合症”(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或TEN,惟医管局专家委员会当时检视后认为无须为病人安排基因测试。
至悲剧发生,医管局专家委员会成员才在上周三(9日)检视有关做法,并计划明年初在“临床医疗管理资讯系统”(CMS)加入提示,让医生为未服用过别嘌醇的病人安排基因测试,及确保病人在不同诊所求诊时,若有需要可获安排处方替代药物。
已过身许女士的女儿蔡小姐在得知医管局将更新指引后一度饮泣,但认为如非强制医生安排基因测试仍有风险,“如果医生突然一时失忆,无安排测试,令到再有人牺牲就好唔值得!”
本港多个研究结果均证HLA-B*5801基因的病人服用别嘌醇,会较其他病人高机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建议处方药物前先做检测。蔡小姐表示,事发后上网查资料才得悉事件,质疑为何医管局未就药物为病人检验基因,“一百个万人会有一个因为咁而死亡,都系人命。人命嚟架嘛,唔系死物吖嘛。”她又表示,现时已有新药Febuxostat治疗痛风,不理解为何医管局仍要使用有风险引致严重并发症的别嘌醇。
记者曾向医管局查询,过去五年局方接获因服食别嘌醇而出现SJS及TEN的数据,惟医管局回复仅指,根据2018年专家委员会的报告,有关罕见严重副作用的发病率为0.12%,即一千名病人中大约有一名病人发病。医管局药物安全委员会主席苏咏仪其后解释,由于有其他药物都会触发相关严重并发症,故未有细分其并发症是由那一种药物引致。
不过,翻查医管局2012年11月出版的《药物安全期刊》,提到早前有两名公立医院病人因服食别嘌醇药物,导致皮肤产生严重副作用,其过敏征状与基因相关。卫生署回复查询时亦有指,根据现存记录,曾收到3宗涉及怀疑服用别嘌醇后出现SJS及1宗出现TEN的呈报。值得注意的是,卫生署的药物安全监测系统是依赖医护人员自愿呈报或药剂业界按相关指引呈报,故相关并发症的比率或被低估。
医管局药物安全委员会曾在2012及2018年会检视处方药物的程序,但当时认为未有足够临床数据支持处方药物前须为病人安排基因测试,但医生可按病人临床情况安排所需测试。至许婆婆的悲剧发生,医管局药物安全委员会在上周三(9日)再开会讨论相关流程,建议在临床医疗系统加入新的提示功能,如果病人未服用过别嘌醇,系统会提示医生安排基因测试评估。另外,医管局会加强对医护及病人的教育,亦会确保病人在不同诊所求诊时,有需要时均可获安排处方所需的替代药物。
苏咏仪承认,现时每年会新处方别嘌醇比6000至8000个病人中,只有近6000人有做基因测试,未来会与两间大学合作,增加检测率,务求市民可以在数星期内有检测结果。她同意这次事件趋化委员会开会讨论改善流程,但强调委员会有定时参考其他国家或地区处方别嘌醇药物的最新做法及审视医疗科技及药物疗效等不同范畴的最新数据,以适时检视及更新处方别嘌醇的程序。
她又指,现时医管局处方别嘌醇药物的程序,与其他亚洲区内以华人为主的国家或地区,如新加坡的做法相类似。她强调,虽然带有HLA-B*5801基因会比其他患者多40倍机会出现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但其他患者亦并非没有机会出现相关并发症,“有HLA-B*5801基因嘅1000名病人有0.7个病人发病,但系无依个基因嘅都有0.3个病人发病。”
医管局补充, 相信有关个案是一宗罕见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理解公众对药物安全的关注,会继续采取不同措施及定期检视处方药物的程序,亦会继续透过不同方法,包括安排培训、讲座、定期出版药物安全刊物等,提醒医护人员有关药物安全的最新资讯。
蔡小姐在得知医管局将会更新指引后一度饮泣,但认为如非强制医生安排基因测试仍有风险,“如果医生突然一时失忆,无安排测试,令到再有人牺牲就好唔值得!”她担忧,只要有一个医生向公公婆婆说“一百万人只有一两个可能会有并发症”,患者就很有可能不会做检测,故认为应规定医生在向患者提高机率低的同时,亦要展示最严重TEN死亡照片,让病人知道“真的有事后的严重后果。”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则认为,医管局今次事件反应快,“但好可惜系有人因为咁而死先去检视。”他认为,今次的检视尚算全面,认为有助医生明白到处方药物的风险,惟亦同意死者家长说法,现时指引难以监察医生会否安排病人做检测,“CMS系统本身都有好多嘢弹出嚟,医生未必留意到。”他表示,医管局亦要增加病人的教育,让病人得知相关药物的风险,“如果病人识得去问,会多一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