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博物馆|周六开始入场收费 设草间弥生展 创三幅作品探索生死

撰文: 林颖娴
出版:更新:

西九文化区的M+博物馆,将于周六(12日)迎来开幕一周年,并开始收取入场费。同日亦会举办“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特别展览,是草间弥生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最大回顾展。

今次展览会展出草间弥生203幅作品,其中3幅为她特别为M+特创,包括《南瓜》、《圆点的执念——渴望天堂的爱》,以及《神经的死亡》。

展览联合策展人郑道炼表示,预料入场人数将可冲破6位数,但坦言M+由免费改作收费,是不同的现实(reality),故难以预计实际入场人数,但相信不少市民仍会慕名入场观展。

+15

草间弥生因应今次展览,特别创作了三幅作品,包括《南瓜》、《圆点的执念——渴望天堂的爱》,以及《神经的死亡》,三项作品都是首次公开展出,

当中《南瓜》是唯一在博物馆地下大堂免费空间展出的作品,市民毋须付费亦能欣赏到该作品。《南瓜》分为两个艺术品,其中一个是高瘦长的南瓜,另一个的形态则相对慵懒,如同两个不同类型的人在对话。另外,南瓜亦是草间弥生标志性的作品,对她而言,南瓜是独特的生命体,平庸中带有活力和生命力,更是“生命的泉源”。

《南瓜》是唯一在博物馆地下免费空间展出的作品,换言之,市民毋须付费亦能欣赏到该作品。(郑子峰摄)

同样可免费观看的,是M+委约创作的《神经的死亡》,作品从博物馆大楼地面和地下楼层的光庭,垂挂至B2层潜空间。此新作与她是1976年创作的同名作品十分相似,反映她对“积累”和“无限网”概念的延伸。新作品犹如大型网络的神经系统,更以七彩缤纷的“神经”作为主轴,有别于旧作品黑白、忧郁的情绪,而是带出生命中的希望,如同生命再生的时刻。谭雪凝认为作品带出在此时,草间弥生对生命和宇宙的热爱,而草间弥生亦特意为作品写了一首诗:

我那断成寸寸的己死神经
沉默良久之后
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
萝见宇宙的爱
不知不觉间,已经聚集在我体内,流贯全身
那些颜色尽失的已死神经再生的瞬间
披上美丽鲜艳的色彩
蔓延到永远的无限
前往虚空尽头的宇宙
——草间弥生《致我死去的神经》节录

+3

至于《圆点的执念——渴望天堂的爱》则是镜房中,布满了多个带有黑色波点纹的波波,以沉浸式的展览方法,带出草间弥生“无限”的人生哲学。M+视觉艺术策展人谭雪凝表示,与一般“无限”镜房不同的是,此镜房不仅横向式重复,纵向亦会重复,故影像打横打直都会不断重复。她透露,连草间弥生的团体在装嵌此展品时,亦惊叹过程极具挑战性。

“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是M+开幕一年来,首个特别展览,该展览将会按时序及主题出发,展出草间弥生创作生涯最早期到最近期的作品,审视她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地的艺术创作。

展览共分六个主题,分别为:无限、积累、全面连结、生物宇宙、死亡、生命的力量,涵盖多种媒介的作品,包括绘画、装置、雕塑、素描、拼贴、流动影像和档案资料。

+2

展览以草间弥生的自画像“打头阵”,包括她在1950年绘画自己20岁出头时容貌,她当时将自己幻化成波点中的生物,被粉红色的花瓣围绕着,下方有一个粉红色的咀唇,显示草间弥生在早期时段已无将自己当作人去呈现,而是太阳花般的植物,而其标志性的波点和网纹,在其年轻时已萌生,有关符号更慢慢引导到其后期的创作。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作品则是《自我消融》,是草间弥生在1966至1974年创作。该作品有6名女子,场景像是晚餐聚会,但所有物件以及人偶都布满草间弥生标志性的网纹,营造人体模型与不同物品融合为一的错觉,是其将“无限的网”概念由平台延伸至3D的作品。谭雪凝指,草间弥生的创作理想,是要表达将“自我”(self-ego)毁灭,而达到人人完全平等的状态,令人与人之间能够连系。她特别提到,此作是草弥生在1973年由美国回日本时,少数会带回日本的作品,她亦一直保存,形容作品对草间十分重要。

草间弥生在疫情下亦不断绘画新作《我每天为爱祈祷》,M+挑选了11幅,在西展厅出口处展出。(郑子峰摄)

而除了三个为M+而创作的艺术品外,草间弥生在疫情下亦不断绘画新作《我每天为爱祈祷》,M+挑选了11幅,在西展厅出口处展出。谭雪凝表示,有关作品全部在疫情期间,每天在其病床上画,正好反映草间弥生7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每日靠创作提供能量延长生命,M+希望可透过作品,为本港市民提供正面感觉,以面对现时新冠疫情时代的焦虑。

门票于10月13日起公开发售,正价门票为240元,特惠票150元,持票人士可参观馆内所有展厅。展览期为期近半年,将于明年5月14日结束。

M+副总监及总策展人,以及“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联合策展人郑道炼(左一)。(郑子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