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科大技术转移成果超卓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自三十一年前建校以来,一直站在前沿推动创业及科技转移发展。凭借科大的创新文化、强大的科研实力与本地、内地与国际伙伴建立的坚实网络,科大新任校长叶玉如教授表示,有信心科大能在香港以及国家推动创科发展的路上发挥优势。
本地和国际科研创新的“超级联系人”
科大昨于校园举办“科大 x 业界交流日: 创新与科技展”。约500位来自不同界别的嘉宾出席活动,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来自欧洲联盟以及瑞典、埃及和越南等多国领事馆的领事与代表,以及不同科技及商界持份者。各位嘉宾与科大的科研人员聚首一堂,在可持续发展、智能生活、健康科技、半导体、传感器及微电子、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和机械人等范畴交流心得,寻找合作机会。
高教界的创业先驱
科大成员向来以创业精神见称,早于20多年前,“初创”这两个字尚未流行的年代,已开始创业。对于有志创业的大学成员,科大的知识转移办公室透过不同渠道,为他们提供资金、建议及专业服务,又安排投资者配对和各项创业比赛,协助他们把创新发明转化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崭新方案。当中“科大百万奖金创业大赛”就是全港首创的重要活动。赛事自十多年前在科大首次举办,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于8个大湾区城市举办的地区性大赛。截至2022年,科大成员共生产出1,645间至今活跃的初创公司,当中包括9间独角兽企业和7间上市公司,合共创造了逾4,000亿元的经济效益。
9间独角兽、7间上市公司、逾4,000亿元经济效益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于科大x业界交流日上表示:“科学与创新是促进香港及国家发展的重要增长动力。作为香港科研的先驱,科大可以担当领头羊角色,带动香港建立完善的创科生态圈,正如史丹福大学在三藩市湾区内的矽谷所担当的角色一样。凭借科大的科研实力,以及与本港、区域性及环球各界包括政府和业界的紧密联系及合作,我们可以填补创科环境现有的空隙,推动基础研究转化成对社会具影响力的技术,以建设一个蓬勃的生态圈。”
活力盎然的校企合作枢纽
除了孙东教授,来自创科界巨头包括微众银行(WeBank)、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捷和实业有限公司、华为的高级行政人员亦有出席活动,就大学与业界协力推动香港创科发展的机遇和期望,分享独到的见解。
活动中亦展出了31项来自四个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包括早于疫情初期已于内地协助运送生活物资,有效减少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无人车;以及一项能让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验证患者的癌细胞是否已被彻底清除,继而减少重复进行手术风险的医疗科技。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