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涉向精神病者疲劳式销售 职员硬推子宫保健称可治下体变黑
人人皆有爱美之心,即使精神病患者也不例外。但在过去一年间,民主党成立的“美容苦主投诉热线”接获7名精神病患者和复康人士求助,称他们在光顾美容公司期间,由于被美容院职员得知病情,因而被他们进行疲劳式销售。当中涉及5间美容院,包括上市公司著名连锁集团,金额达123万元。有患抑郁症的事主表示,职员首先博取她信任,令她误当职员是“知心好友”,因而透露自己病情及心事。事后职员更以“男人会以为你有暗病”为由,向她推销子宫经络疗程,多次推销涉及金额超过13万元。现时事主不单无法退款,抑郁病病情更加严重。涉事的Spa Collection回复查询表示,公司事发时并不知道S小姐患有抑郁,直至接获投诉后才得悉相关事宜,对S小姐说法感到无奈及不公平。
民主党消费者权益政策副发言人袁海文表示,求助者包括思觉失调、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等。有求助者表示,相关职员在提供服务期间,起初与事主故作相识,博取信住,当职员掌握事主的心事及弱点后,便以疲劳式销售手法轰炸,直至事主购入昂贵疗程。当中更有苦主在不知情下被不断用信用卡过数,金额达46.2万元。
事主向职员交心 被硬销子宫经络疗程
现年35岁的求助人S小姐(化名)于2006年确诊抑郁症 。由于希望放松心情,她自2015年起光顾位于“Spa Collection”美容院,以进行些简单及平价的护理按摩疗程。
光顾期间,由于受到职员关心及赞美,她误当美容院职员为“知心好友”。她表示,当时外婆及父亲相继离世,故情绪复杂,甚至“连自己有甚么情绪也不知”,故把美容院职员当作唯一可信任的朋友,更向他们透露自己的心事及病情。
之后,当职员得悉事主与前男友的不快回忆后,为了推销子宫经络疗程,便向她表示:“下面咁黑”、“色素咁深”、“男人会点谂你?”、“男人口话唔介意心介意,会比男人厌恶,会揾第二个”,更声称男人会以为她有“暗病”。之后,事主被多次重点推销,虽然事主曾声称无法负担,但职员却建议她分期付款,甚至于手袋擅自拿走她的信用卡,涉及金额超过13万元。
事后,S小姐惊觉两张信用卡已被“碌爆”,更发现部份声称送赠的疗程涉及收费。她于去年12月曾要求美容院退款,惟公司却以她失业为由而拒绝退款。由于受事件所困,S小姐抑郁症病情变得严重,去年底开始增加药物剂量,覆诊亦由4个月一次变为6星期一次。S小姐直言感觉“被出卖”及“被好朋友利用”,更一度哽咽:“我一直以为与美容师像小天地般于美容房聊天,原来他们一直找机会想呃我钱。”
由于涉事美容院拒绝退款,S小姐曾于去年年底向消委会及海关求助。近日美容院主动联络消委会,以S小姐患有精神病、失业、有经济困难为由,称只会退款一半金额,但金额未有明确列明。袁海文强调,美容院应赔偿剩下疗程的金额,涉及6.7万元。
利用精神病谋财 袁海文斥“黑心”
一名20岁焦虑症男病人,于去年起到某间美容院进行价值10万的面部美容服务。直至去年11月,职员以“再买可变VIP”、“正常价要100万”、“加钱任做”为由,向事主再推销20万元美容服务,甚至更建议事主向财务公司借钱。之后事件被事主家人揭发,涉事美容院起初拒绝退款,最后成功于今年退回20万元。
袁海文表示,精神病患者个案平均金额超过17.5万,是整体平均求助金额的5.2倍,可见他们面对不良销售风险的损失一般较高。他表示,部份精神病患者自尊感较差,决断能力有时会受影响,容易被人乘虚而入。他形容美容院的做法“离谱”及“黑心”,更斥所赚取的金钱为“黑心钱”。
Spa collection客户服务主任陆小姐回应《香港01》查询时承认,S小姐自2014年起使用该公司服务,并于数月前接获她的投诉,指公司提供的服务有问题,并要求退款。对于S小姐向传媒提出指控,陆小姐称“从未听过”,感到无奈及不公平。她澄清,公司事发时并不知道S小姐患有抑郁,直至接获投诉后才得悉相关事宜,更称职员绝对不会擅自取走她的信用卡。
消委会:威迫手段或犯《商品说明条例》
消委会发言人表示不评论个别个案,但提醒消费者遇到威吓式的销售手法时,应保持冷静,切勿将信用卡交予销售人员。如怀疑被禁锢,在安全的情况下应立即报警求助。如消费者在商户威迫下签下合约及以信用卡付款,在离开后可联络信用卡公司要求停止过数及退款,并即时向海关举报。商户如以骚扰、威迫手段来迫使消费者作出交易决定,可能触犯《商品说明条例》下具威吓性营业行为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