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啹喀兵后裔】植根香港尼泊尔人祭啹喀兵 毋忘祖先昔日守护我城

撰文: 蔡正邦 潘安奇 黄炜尧
出版:更新:

清明时节,上山祭祖,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习俗。缅怀祖先的仪式,加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在过去十三年的清明节翌日,一群居港的尼泊尔人风雨不改,在新田坟场悼念约五百名客死异乡的“啹喀兵”祖先,严谨有序的仪式仿佛告诉了港人,慎终追远,不一定是中国人独有的情感;选择入乡随俗,是因为他们的根,早于逾半世纪前已扎于香港。主办仪式的尼泊尔籍小学教师Rai Dev Raj,期望这个“祖先纪念日”能为居港的尼泊尔人寻根,让这群二万多人的少数族裔,在被埋没的历史中找到自己的身分,可以在这座城市中发声:我是尼泊尔人,也是香港人。

仪式庄严肃穆,盛载尼泊尔人对“啹喀兵”祖先的敬意。(蔡正邦摄)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翌日,约300名尼泊尔人到“啹喀坟场”致意。(蔡正邦摄)

献鲜花,奏骊歌,默哀,敬礼……约300名尼泊尔人昨日(4月5日)来到新田军营“啹喀坟场”(Gurkha Cemetery)致意。绿草如茵的坟地,葬着500多名死于香港的尼泊尔“啹喀兵”。作为他们的后代,到场的居港尼泊尔籍中年人无不神情肃穆。到场观礼的香港学者、大学生及记者等,此刻难得地变成了少数族裔,成为格格不入的“他者”。一群尼泊尔籍儿童似懂非懂,顺着仪式的节奏参与其中。

我是香港人,还是尼泊尔人?

自从2005年起发起悼念仪式的尼泊尔籍小学教师Rai Dev Raj,学生都是在港读书的尼泊尔儿童,当中不少在港土生土长,是如假包换的香港人。在Dev眼中,新一代对历史认识不深,生活在以华人聚居为主的香港,却往往被当作外来人,故此总有一刻,少不免出现身分认同危机:究竟我是香港人,还是尼泊尔人?

+3
尼泊尔籍小学教师Rai Dev Raj,自2005年起举行悼念啹喀兵仪式。(蔡正邦摄)

消除身分疑惑从疏理历史做起

根据2016年中期人口普查,香港有25,472名尼泊尔籍居民,占人口0.3%。而他们居港的祖先,正是跟随英军驻守香港的啹喀兵。Dev认为,要消除新一代的身分疑惑,要从疏理啹喀兵在港落地生根的历史做起;惟有解答了居港尼泊尔人"Why do we live in Hong Kong?"的问题,这群香港少数族裔才得以自信地认同:自己既是香港人,也是尼泊尔人。

独特的“啹喀刀”,成为了骁勇善战的啹喀兵之象征。(Getty Images)

尼泊尔人在港有过光荣“威水史”

俗称“啹喀兵”的尼泊尔雇佣兵,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啹喀兵于19世纪初受聘于东印度公司,被英国征召加入驻印、缅甸英军,并逐渐演变为英军的一支常规部队。他们以其独特的“啹喀刀”为军团象征,曾参与二次世界大战、福克兰群岛战争及阿富汗战争等,由于战绩彪炳,予人骁勇善战形象,而英国王储哈利王子参军期间,更曾接受啹喀部队的训练。

骁勇善战的啹喀兵自1948年驻守香港起,被港英政府派遣驻守边境,堵截来自内地的非法入境者,至1994年才全面交由皇家香港警察接手负责。回归后,啹喀兵被允许留港生活,目前居港的尼泊尔人普遍为他们的后代,主要从事建造业和保安业。已故前警务处处长李君夏,更曾为首富李嘉诚成立啹喀兵保镖队。不过,回归后,啹喀兵对不少香港人来说已变得陌生,不论在历史博物馆还是教科书,都难以寻获他们的踪迹。

尼泊尔籍小学教师Rai Dev Raj认为,这场仪式对香港的尼泊尔籍新一代,别具教育意义。(蔡正邦摄)
位于元朗新田军营的“啹喀坟场”(Gurkha Cemetery),埋葬超过500名客死异乡的啹喀兵。(蔡正邦摄)

没有啹喀兵 便没有今天尼泊尔籍香港人

基于这段历史,啹喀兵成为了居港尼泊尔人的“祖先”;没有啹喀兵,便没有了这群拥有双重身分的后代。Raj指出,按照宗教习俗,尼泊尔人不能客死异乡,超过500个啹喀兵却因责任所致,被迫葬于香港,Dev扬言:“香港人要记得这群士兵”,位于元朗新田的啹喀坟场,Raj认为正是尼泊尔人融入香港社会的重要象征。

Dev的父亲、爷爷都是啹喀兵,对他而言,流着啹喀兵血脉的尼泊尔人,比不少港人“更香港人”,他解释,啹喀兵早于1948年已扎根香港,相比之下,不少港人却在六十年代文革后才偷渡前来香港,是这片土地的后来者。可惜的是,主流社会对尼泊尔人并不了解,分不清他们与印巴籍等少数族裔。此外,又被扣上犯罪、贫穷等不良刻板印象,令这班曾为港贡献的士兵及其后代,仿佛活在社会的边缘。

中大未来城市研所博士后研究员邓伟文带同学生观看仪式。(蔡正邦摄)

学者:历史中被遗忘的一群

中大未来城市研所博士后研究员邓伟文,今年是第二年带同学生到场观看仪式,他形容啹喀兵是“历史中被遗忘的一群”。港英政府年代,历史资料匮乏,甚少有关记录,直到回归后,中央及香港政府为淡化殖民地色彩,啹喀兵的历史地位更显低微,使他们被淡出博物馆及教科书。

在港土生土长的16岁尼泊尔籍Amia Linabu,父亲及爷爷一辈也是啹喀兵,但他表示家人已甚少提起,反倒是悬挂在家中的布章,强而有力地唤醒这段历史。

两名尼泊尔籍香港学生,16岁的Amia Linabu(左)及17岁的Bhirens Rai,其父亲及爷爷也是“啹喀兵”。(蔡正邦摄)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