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创科精英 出战2022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

撰文: 谢德勤
出版:更新:

被誉为“技能界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今年将以特别赛形式于不同国家及地区举行。香港将派出30名年轻选手,分别前往德国、瑞士、芬兰等地参与其中26个比赛项目。配合行业和科技发展,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新增“数码化建设”及“流动应用程式开发”项目。代表香港出战“数码化建设”项目的选手苏建华(Ben)及“流动应用程式开发”项目的李泽基(Jack),现正与专家积极备战,对比赛充满信心。

法国迎战BIM高手

“数码化建设”考验参赛者运用建筑信息模拟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简称BIM),在四日的比赛中,利用指定软件建构建筑模型、进行建筑项目协作和修改、解决工程项目疑难、数据资料分析等部分。现职BIM技术人员的Ben,是今届“数码化建设”的香港代表。他指出在香港专业教育学院修读测量学高级文凭时,已经对这个新兴的建筑工程技术产生浓厚兴趣。“利用BIM软件建构3D模型,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呈现出来,令我觉得特别有成功感。”

Ben即将代表香港前往法国出战“2022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的“数码化建设”项目。

Ben坦言,今次比赛最大的难度是要在短短数天内,要完成多项任务,对比平时工作的时限,比赛时限尤其短促,挑战非常大。“而部分比赛所采用的新软件,我之前从未接触过,所以要趁出发前熟习使用技巧。在备战过程中,我得到专家的悉心指导,除了自订教材让我持续练习,更安排我参加业界开办的BIM课程,丰富我的知识。有专家的提点,以及工作所累积的经验,我有信心于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Ben(左)在备战阶段接受专家指导,持续吸收新知识及训练技巧。

项目专家、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青衣)建造工程系副系主任梁伟斌工程师认为BIM技术已成为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全球对BIM技术人才有增无减,为年轻一代创造更多发展空间。“BIM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包括设计、规划、施工,以至项目完成后的管理及维修保养等。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所有预算达3,000万港元以上的工程项目,设计和建造过程必须采用BIM技术,并鼓励私人工程项目跟随,令业界对科技人才及培训的需求大增。今次比赛的项目提供了很多可以让同学掌握BIM技能的机会,与大趋势接轨。”

与项目专家梁伟斌(左)亦师亦友的Ben感激专家对他的信任和支持。

出战流动应用程式开发 测试实力

另一新项目“流动应用程式开发”则要求选手完成不同流动应用程式(App)的任务,包括介面设计、功能开发、测试流动应用程式软件等。毕业于香港专业教育学院人工智能及手机软件开发高级文凭课程的Jack,是此项目的香港代表。“比赛最大的挑战是在比赛期间不能上网以取得相关资讯及素材。选手必须十分熟悉比赛考核的技术范围。”为了累积实战经验,Jack以模拟比赛作练习,提升时间管理的能力;日常亦不忘多做练习,掌握不同范畴的技巧。他期望透过比赛测试自己的实力之余,更可以认识行业的国际标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交流,累积经验。

Jack备战一年多,反复练习不同题目,模拟比赛过程。

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代表香港出赛的Jack少不免有压力,“代表香港有一定压力,而且第一次参加个人赛,比赛时就要靠自己,不能像团体赛般与队友商讨。我会以平常心面对,努力备战之余,亦享受比赛的过程。”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沙田)资讯科技系高级讲师郭誉豪,是今届“流动应用程式开发”项目的首席专家,负责统筹和连系其他参赛国家及地区的专家,厘定比赛的范围、内容、技术要求和评分标准,以确保比赛按公平和诚实的原则来进行。他表示在企业数码化的大趋势下,流动应用程式开发市场蓬勃发展,并在不同的工作、生活和娱乐范畴中广泛应用。香港对创科人才需求非常大,开发应用程式更是重要一环。 参与大型国际赛事,更能够帮助同学了解国际趋势,有助事业发展。

首席专家郭誉豪(右)认为世界技能大赛提供一个平台,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年轻选手了解行业最新发展。
30名代表香港的技能精英早前誓师出发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