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卢煜明凭无创产前诊断夺美国拉斯克奖 勉励港青把握黄金机遇

撰文: 吕颖姗
出版:更新:

有“无创产前检查之父”之称的中大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及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卢煜明教授,今(29日)获颁有超过75年历史兼被誉为“美国最高荣誉生物医学科学奖”的“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研究”(Lasker~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以表扬其凭借血浆DNA诊断技术,开创“无创产前诊断”,为第五名获奖的华人。
卢煜明中午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对荣获奖项感到高兴,因自己的恩师及很多读书时的偶像都曾获此奖,会继续怀著谦卑的心继续做科研。他又期望自己获奖可以证明从事科研有出路,吸引年轻人投身科研行列,又鼓励对生物医学有兴趣的年轻人把握当下创科发展的黄金机遇。

有“无创产前检查之父”之称的中大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及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卢煜明教授,今(29日)获颁有超过75年历史兼被誉为“美国最高荣誉生物医学科学奖”的“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研究”(Lasker~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资料图片/张浩维)

卢煜明被誉无创产前检查之父 拉斯克奖属美国最高荣誉生物医学科学奖

本港再有学者扬威海外,卢煜明今日获颁有超过75年历史兼被誉为“美国最高荣誉生物医学科学奖”的“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研究”(Lasker~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以表扬其凭借血浆DNA诊断技术,并研发了唐氏综合症的无创检测方法,开创以DNA分析为本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

“无创产前诊断”让孕妇毋须接受增流产风险入侵性检测

从科研层面应用至臨床诊断,“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现时已被全球60个国家广泛采用。全球每800名新生儿中就有1名患上唐氏综合症,此项技术让每年数以百万计孕妇免于接受增加流产风险的羊膜穿刺及绒毛活检等入侵性检测,为分子诊断学的发展奠下重要基石。

卢煜明领导的跨学科研究团最近更成功将DNA测序技术应用至癌症检测,以非入侵性找出癌症基因组中多种类型的改变,并成功研发出一种能侦测数十种癌症的血液测试,并和美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合作推出作临床应用。

长卢煜明教授表示,十分荣幸并对拉斯克基金会表示衷心感激。他亦非常感谢科研路上每位曾给予启发、指导和机会的恩师,也要感谢自己的研究队伍在过去25年来与自己并肩努力。(中大医学院提)

成第五位夺此殊荣华人 卢煜明:能将抽象转化现实是作为科学家的福气

卢煜明中午接受记者提问时提起,燃起自己投身科研,全因学生时期听到老师形容PCR是改变世界的技术,“当时我喺到谂,我都想改变世界”,故在他不断尝试下,终在1997年发现孕妇的血浆含高浓度的胎儿DNA开创“无创产前诊断”。他又指,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现实,亦可如旅行家般在未有前人“踏足”的领域探索,“是作为科学家的福气。”

对于获颁此全球荣誉,他表示,十分荣幸并对拉斯克基金会表示衷心感激。他亦非常感谢科研路上每位曾给予启发、指导和机会的恩师,也要感谢自己的研究队伍在过去25年来与自己并肩努力:“透过无创检测技术将产前检测变得更安全和精确,帮助了全球的孕妇。”

过往多名拉斯克奖的获奖人先后获得诺贝尔奖,卢煜明表示,得奖与否由评审委员会决定,作为一个科学家,会继续怀著谦卑的心做最好的研究。他又提到自己下一步是希望继续发展DNA测序技术,现时相关技术已可以检测出50种癌症,惟早期成功发现率只达30%,“30%系咪理想呢?我认为都系可以用既,因为可以救返30%的人”,故未来会继续发展希望可以提升精准度。

香港正投放前所未有资源发展生物医学 冀年青人把握当下创科发展机遇

被问到本港可以如何推动科研,他表示,近五年有不少人投身本地创科行列,惟现时在港做科研仍有不少“樽颈位”,如受制于现时基因样本无法过境,本港用作研究癌症的基因样本有限,希望未来基因样本未来可以在园区“过河”及可以互通粤港澳的专利。

他认为,随著不少成功例子出现,会帮助到香港吸引人才来港,相信随著科学家继续在世界舞台发光发热,会有更多学生来港投身科研,“可以让人看到香港科研项目是有前途。”

他续指,现时香港正投放了前所未有的资源来发展生物医学,加上本港拥有人类史上最好的技术,例如人类的DNA图谱,及一些很先进的排序仪器,故鼓励对生物医学有兴趣的年轻人,应把握当下创科发展的黄金机遇,透过科研成果改变和造福世界。

“拉斯克奖”是全球最享负盛名的生物医学研究奖之一,至今有95 位“拉斯克奖”得主获颁诺贝尔奖,比例占25%,单是过去四年诺贝尔得奖者中就有七位科学家曾获“拉斯克奖”。

“拉斯克奖”成立75年多以来,卢煜明是第五名获奖的华人。之前的华人得奖者分别是1962年获奖的李卓皓教授、1972年的李敏求教授、1991年的“基因诊断之父”简悦威教授及2011年的屠呦呦教授。其中,卢煜明更是继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教授以外,唯一以中国为研究基地的“拉斯克奖”得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