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录213宗“卫生署”电骗涉2.3亿 欧家荣点出三大行骗手法

撰文: 孔繁栩
出版:更新:

“呢个系卫生署电话,依家怀疑你涉及…”相信近月不少市民都收到类似的来电,警方指今年首7个月接获213宗假冒卫生署报举,损失金额高达2.3亿。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傅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归纳三大行骗手法,分别使用“+852 2125 2125”讹称疫苗纪录有误、WhatsApp短讯告知成为密切接触者及Email通知涉及新冠管制品邮件。

欧家荣强调,卫生只会在市民确诊、成为密切接触者及涉违防疫规例时,才会主动联络市民,重申绝不会索取敏感资料,如有怀疑可要求对方提供职员资料,向卫生防护中心查证。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傅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余俊亮摄)

警方今年1至7月接获956宗电话骗案,损失金额4.7亿元,当中213宗即两成为假冒卫生署电骗,损失占整体约五成涉2.3亿元。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傅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指出,不时接获市报举报,近日趋向严重,骗案手法主要归为以下三种:

骗案一:

骗徒使用“+852 2125 2125”致电市民,欧家荣指,“2125 2125”是真正卫生署疫苗接种计划查询电话,但以“+852”开头,有机会是海外电话骗案。骗徒使用预录语音,指市民接种第一或第二针疫苗纪录有误,导致无法接种第三针疫苗,要求提供个人资料作实

骗案二:

骗徒使用WhatsApp伪冒疫情中心职员发出短讯指,指大数据检查到市民的行程码是疑似密切接触者,要求加入骗徒WhatsApp作核对之用

骗案三:

骗徒发送Email,指市民涉及新冠病毒管制物品、邮寄物品等,并伪冒卫生署职员,以真实查询电话及地址,混合虚构工作人员及编号,要求市民提供资料调查

+3

卫生署不会索取敏感及财务资料

欧家荣指出,卫生署联络市民时,会提供相关资料核实双方身份,收集的资料一般涉及流行病学调查及密切接触者追踪,并不会要求提供敏感及财务资料,他表示,卫生署只有三个情况会致电市民:

一,卫生署会致电确诊人士,进行个案追踪工作,例如安心出行纪录、密切接触者资料等,确诊人士如经政府检测或自行上报,卫生署才会有其纪录,若市民并没有确诊是不会收到来电

二,市民若成为密切接触者,卫生署会联络确认,并会提供市民与患者接触相关资料,若来电未能说出资料,相信是骗案

三,卫生会致电市民作出执法工作,例如没有遵守强制检测、需要安排隔离、违反“红码”出入规定、曾佩戴手带外出等。欧家荣强调,市民理应知道自己有否违反相关规例,如收到类似来电应提高警觉

本港今年首7个月录得956宗电骗,较去年同期上升六成,损失金额高达4.7亿元,当中95%损失来自“假冒官员”。(余俊亮摄)

可致电1823或防护中心查核来电身份

欧家荣表示,电话诈骗严重影响卫生署抗疫工作,令市民信心度下降,损害工作效率,他提醒市民,如有怀疑可致电1823,或卫生防护中心热线2125 1111/2125 1122/183 0111,核实授权人员身份。

东九龙总区刑事总部高级警司钟丽诒指出,警方近日调查发现,有骗徒甚至利用6或9字头的手机号码行骗,呼吁市民如有怀疑,可致电18222查询及举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