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原来仲有300几条? 港大研究较渔护署数据多5倍
中华白海豚现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根据渔护署资料香港海域只余下60多条中华白海豚。但香港大学最新研究发现,至少有368条白海豚依靠香港水域作为栖息地一部分。
团队指,香港沿海栖息地对于珠江口海豚种群至关重要,特别是西南大屿山,应优先得到保护。
中华白海豚的动向一直备受关注,不但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本港亦受《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及《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条例》保护,但数目似乎亦越来越少,根据渔护署资料香港海域只有60多条中华白海豚。
然而,香港大学最新研究发现,原来至少有368条白海豚,依靠香港水域作为栖息地一部分,而且根本没有“香港海豚种群”。研究报告于前日(29日)在国际科学期刊发表。
香港大学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及生物科学学院副教授贾力诚指出,白海豚的数量长期被曲解及错误地报导,以致低估了以香港沿海水域为生的真正海豚数量。
贾力诚表示,渔护署采用的线性调查技术,与港大研究团队采用的照片辨识标记重捕获技术不同;线性调查法,只能估算在特定时间及地区出现的动物数量。
博士研究生陈钊贤指出,白海豚不会理香港与内地水域的边界, 并经常穿越这些水域,而香港水域的白海豚是珠江河口种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花6年时间拍摄白海豚照片作辨识
因此,港大研究团队则用了6年多时间,进行频密的野外调查,在天气晴朗的日子,就到海上拍摄海豚,使用照片辨识标记重捕获技术,如同获取海豚身份的资料,陈钊贤续称:“海豚的背鳍带有自然的记号,能由此辨识牠们是谁,原理就像我们的指纹一样。”因此能估计在研究期间使用香港水域的动物总数。
陈钊贤以香港的人口为例,在任何一天于香港点算得出的人数并不能代表香港人口总数,因为每天也有大量游客以及居民出入边境;同样在不知道个别海豚身份的情况下点算牠们的数量,只能说明在单一特定时间内出现于该地区的海豚数量,但不等于是海豚种群总数,因为当时部分海豚很可能正在边界以外的地方。
有更多白海豚 西南大屿山应优先保护
贾力诚强调,虽这次研究提出了更高的数字,但不意味白海豚的情况比渔护署报告的六十几条更好,仅说明香港沿海对珠江口海豚种群至关重要,而这些栖息地,尤其是西南大屿山,应该最优先得到保护。研究团队希望,香港有关当局会善用这项研究来修订现行的海豚种群监测策略。
早在90年代中期曾对香港白海豚进行研究,并独立评审是次研究报告的美国加州Clymene Enterprises的Thomas Jefferson博士认为,研究带出许多香港政府现今在管理海豚的长远监测计划有不足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