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新冠粗死亡率现与流感相若 卢宠茂批严重选择性偏误

撰文: 吕颖姗
出版:更新:

医管局前行政总裁梁栢贤日前表示,由5月起新一波疫情死亡率已下降至0.098%,与流感死亡率相若。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今日(14日)随即撰写网志反驳说法,指从新冠疫情开始或由今年初第五波疫情Omicron爆发至今,平均死亡率约 0.6%,“是铁一般的事实、改不了的数字”,认为排除第五波初期Omicron疫情最严重时的死亡数字,是犯了严重选择性偏误,“无视数千新冠死者的不幸,而误导市民轻视新冠疫情。”

医管局前行政总裁梁栢贤前日(13日)在社交媒体反驳,特首李家超指新冠病毒死亡率为流感6倍的说法。他表示,由5月起新一波疫情死亡率已下降至0.098%,与流感死亡率相若,更指分析数据精准,死亡率会因病毒变异,疫情发展到现在,不应该一刀切计算,因为社会的免疫屏障已有增加,以现时香港感染的情况,从5月至今死亡率是与流感相若。

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今早亦在商台节目同意相关说法,指本港今年5月至最近的新冠病毒粗死亡率为0.11%,较今年初第五波时0.77%,以及第一至四波疫情时的1.68%大幅下降,亦与流感的0.1%粗死亡率相若,但就强调,若要再降低粗死亡率,应鼓励未接种疫苗的30万长者打针。

医管局前行政总裁梁栢贤前日(13日)在社交媒体反驳,特首李家超指新冠病毒死亡率为流感6倍的说法。(梁柏贤facebook)

卢宠茂随即以“用数据说话”为题撰写网志反驳说法,更指“坚持‘用数据说话’是客观、科学,但‘利用数据说话’则可能是主观、偏误。”

卫生防护中心一直以国际标准提供总体或年度数据分析,变了的只是人的定位和意愿。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

他重申从新冠疫情开始或由今年初第五波疫情Omicron爆发至今,本港确诊病例总数接近157万宗,第五波新冠疫情至今短短八个月已做成9,500多人死亡,平均死亡率约 0.6%,相反新冠疫情前(2015至2019年)全港季节性流感每年只造成211至812人死亡,平均死亡率的0.1%,认为两者比较才是最为恰当而有一定的可比性,“大家可别忘记,若以苹果对苹果作比较,同期(即今年五月至今),本港流感死亡率其实是‘0’!”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斥,排除第五波初期数字,是犯了严重选择性偏误。(资料相片)

对于有人认为应排除第五波初期Omicron疫情最严重时的死亡数字,他直斥,“此是犯了严重选择性偏误,无视数千新冠死者的不幸,而误导市民轻视新冠疫情。”他续指,分析数据要精准也要客观,指新冠与流感死亡率同样会因病毒变异而改变,可减也可加,而社会的免疫屏障也会随著时间减退,引述世界卫生组识总干事谭德塞博士早前的说法,“很多人说我们要学习与病毒共存,但我们绝对不能与不断上升的入院和死亡数字共存。”

这是犯了严重选择性偏误,无视数千新冠死者的不幸,而误导市民轻视新冠疫情。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

▼9月10日中秋节 家长带年幼子女打新冠疫苗▼

+1

他亦举例,除死亡率外,许多事实及指标数据均说明新冠疫情并非如季节性流感般轻微,如新冠病毒传播力较流感强,感染人数多,病毒变异快,而免疫逃逸能力强,“过去两年多,全球包括香港以口罩和严厉社交距离措施,防了流感却防不了新冠。”

医务卫生局卢宠茂认为,第五波新冠疫情至今短短八个月已做成9,500多人死亡,平均死亡率约 0.6%为流感的6倍。(网志配图)

另外,他亦提到,儿童对新冠免疫屏障低,容易引致较多并发症及死亡,“绝不要以为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只是普通流感”。他表示,本港第五波疫情至今八个月,已有八名11岁或以下儿童死于新冠,最年幼的只有11个月大。相比之下,在2015至2019年间的季节性流感每年造成一至五名(平均少于三名)儿童死亡。感染新冠入院后入住儿童深切治疗部及死亡率分别1.8% 及 0.2%,较季节性流感高两倍或以上,而脑神经并发症包括脑炎风险更高达15%。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强调,儿童对新冠免疫屏障低,较流感容易引致较多并发症及死亡。(网志配图)

他指出,大约10%至20%的新冠患者会受病毒中长期影响,引发后遗症,如气促、智力功能障碍、头痛和关节疼等,部分人心理健康同样受影响,相反流感患者一般会在一、两个星期完全康复,病毒“来得快,去得快”,并不会造成长远健康影响。

0.6%死亡率不单是一个数字,也是对超过9,500名死者的尊重。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

他批评,利用香港5月至今新冠死亡率的数据,企图说明新冠疫情发展到现在已与季节性流感相若,“这犹如装成瞎子摸大象,是以偏概全,令市民对疫情麻痺,不利精准抗疫。到今天为止,新冠绝非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