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家荣称本地BA.4/5个案或短期见顶  新冠肺炎仍较流感严重

撰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近日新冠肺炎与流感是否相若,在社会引起热议。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今日(15日)在疫情记者会强调,至今仍然认为新冠肺炎较流感严重,因新冠病毒传播力较强,病情亦较流感严重,且新冠病毒会不停变异。
他指,感染新冠肺炎后会引起长期后遗症,包括“长新冠”,有人康复3至6个月后,仍会气促、疲倦、头痛、关节痛或肌肉痛,甚至出现智力功能障碍。相反,流感康复后一般没有长期后遗症,“所以唔能够同流感比较。”

▼9月10日中秋节 家长带年幼子女打新冠疫苗▼

+1

BA.4/5个案上升放缓有机会短期见顶

欧家荣指,现时本港BA.5占整体个案达70.45%;BA.4则占9.15%。而BA.2.12.1及BA.2.2,便分别占约3.7%及16.7%

欧家荣表示,见到BA.4或BA.5在过去数月一直攀升,但上升幅度开始放缓,现已升到较高的水平,有机会短期内见顶。

参考8月初的数据,在8月2日至15日期间,BA.4或BA.5占整体个案的比例,升幅高达240%;而在8月16日至29日,两星期间再上升121%;在最近两周,即8月30日至9月12日, 升幅只增32.4%。

▼9月14日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到访长者安居协会的热线中心▼

不能以两三个月数据作比较

欧家荣在记者会上,主动提及新冠肺炎与流感的分别。从今年初第五波疫情爆发至今,本港共近157万人染疫,超过9,500人死亡,平均病死率约0.6%;而历年季节性流感的平均死亡率,则约0.1%。

对于有指政府应排除第五波初期疫情最严重的死亡数字,即应以今年5月至今约0.1%的死亡率作比较。欧家荣认为此比较方式并不恰当,他解释,一直无科学实证支持现时流行的BA.4或BA.5较之前流行的Omicron病毒株轻微,故倘只抽取其中一个时段的数据,质疑可能存在误导性。

欧认为,5月后的死亡数字下降,正是因政府采取各项防疫措施,最主要包括提升疫苗接种率等,“所以唔能够用两三个月嘅数据,去比较两种病毒嘅严重程度。”

▼警方中秋节连假期间联同多个政府部门就防疫条例执法▼

+1

社交距离措施可防流感 但未能防新冠

欧家荣强调,新冠病毒的传播力较流感强,特别是Omicron病毒,即时繁殖率在高峰时可达到5,“一定较流感高。”现时各项的社交距离措施,在过去两三年已可完全预防流感,但却未能预防新冠肺炎,包括Omicron,证明其传播力相当强,感染数字亦高于流感,“当感染数字越高,自然出现死亡数字亦相应提升。”

病情肯定较流感严重

欧又提到,新冠肺炎的病情“肯定较流感严重”,特别是一老一幼、没有接种或未完成接种的人士。他重申,第五波录逾9,500宗死亡个案,当中8宗涉及小朋友。相反,若对比2015年至2019年的流感数据,每年死亡数字介乎在211至812宗间,“所以新冠数字高好多倍。”流感引致儿童的死亡数字亦较低,大概每年约1至5宗。

他引述港大数据,指0至11岁的新冠入院儿童,出现神经系统的并发症高达15%;而流感只得8.4%。在哮吼症方面,感染新冠的入院儿童为5.3%,流感只得1.9%。长者方面,新冠肺炎的病死率很高,未打针、80岁或以上当中,整体病死率高达8.46%。